1650年,多爾袞因墜馬死了,他的死直接導致由他建立的權力帝國崩塌。
第2年,他的大哥阿濟格被順治圈禁并賜死。
他們二人的子嗣被削除宗籍,不再享有特權。甚至阿濟格的孩子死傷一片。
兩白旗的勢力也受到了順治的堅決打擊,多爾袞的尸首也被拖了出來,鞭尸、暴曬、斬首。
順治對多爾袞的恨,白山黑水都無法沖刷干凈。
偏偏作為三兄弟之一的多鐸沒有受到順治的嚴厲清算,只不過,爵位被從親王降成了郡王,子孫后代依然享有世襲罔替的特權。
這讓人十分好奇,難不成是順治善心大發?還是另有隱情?
在1650年12月31日之前,清朝入關前后王朝真正的掌權者不是坐在龍椅上的順治,而是成長起來的多爾袞。
攝政王的身份一變再變,最初只是叔父,后來成為皇叔父,到最后直接演變成了皇父攝政王,使得手中的權勢達到了頂峰,出入如同帝王。
多爾袞在斂權,順治也在成長。當一個孩子脫離了孩童氣息成長為一個男人的時候,他對權力同樣表現出了渴望。
面對多爾袞獨自霸占皇帝信符,拒絕跪拜行禮,甚至欺壓自己母親的行為,順治敢怒不敢言。
1647年,同為輔政的齊爾哈郎被削職。1648年,順治的大哥豪格被殺了。
這些全部是由多爾袞實施的,1649年,他的頭上又變了一個皇父攝政王,使得他的權勢達到了頂峰。
岌岌可危的順治沒想到迎來了一個天大的喜訊,多爾袞墜馬身亡了。
坐上皇位7年的順治終于在13歲的時候,體會到了多爾袞的感覺。
他沒有被喜悅沖昏頭腦,而是第一時間與王公大臣商議該如何處置多爾袞以及他的勢力。
多爾袞生前修建的豪華陵墓還沒等埋進去,就被順治從棺材里拖了出來,又是鞭打,又是斬首,讓他尸骨無存。
至于多爾袞的兒子被還給了多鐸家族,女兒也被開除宗籍,至此多爾袞一脈算是絕后了。
當初多爾袞死了之后,他的大哥阿濟格想接過多爾袞的職位與權力,繼續為所欲為
沒想到被齊爾哈朗順勢拿下,現在只能在監牢里等待死亡。
順治地下令賜死了阿濟格和他的長子勞親,至于其他的子嗣也被廢為庶人。
兩白旗的其他勢力也被清算,那些在清算活動當中表現不積極的王公大臣一樣被順治收拾了不少人。
滿朝上下似乎形成了一股堅定的倒多爾袞勢力,誰都必須發言,誰的態度都必須誠懇。
相干的不相干的,順治都收拾了。現在還有一個死了一年多的多鐸沒有被清算。
按照順治的思路,滿朝文武又對多鐸發起了攻擊,大家都懶得數落多鐸犯了哪些罪,直接以多爾袞的親兄弟理應處死這一條就給多鐸定了罪。
可與大家操作相反的是順治的命令,他只是奪取了多鐸和碩親王的爵位,把它降成了多羅郡王,保留了他的兒子世襲罔替的特權。
到這里,對于多鐸的清算算是結束了。
但這種做法讓人十分不解,多鐸雖然早死,可他確實多爾袞的親兄弟,更是把持權力的罪魁禍首,為什么沒有被徹底清算。
或許原因要歸結到多鐸對順治的態度,多爾袞與阿濟格對順治橫眉冷對,唯獨多多對順治的態度還算友好。
有了戰利品首先會供奉給順治,多爾袞一些五刀弄槍的事多鐸也很少參,甚至他與豪格關系非常親密,這讓順治對多鐸的感觀有不少的改變。
雖同為兄弟,但多鐸的家庭要優于多爾袞,只因他有一個身份顯貴的福晉,達哲。
達哲和哲哲是同母異父姐妹,她們的母親是科爾沁大妃,科爾沁大妃第2任丈夫是第1任丈夫的孫子索諾木。
達哲就是科爾沁大妃與索諾木的女兒,索諾木又是順治母親孝莊的親兄弟。
無論是從父系算,還是母系算,達哲與孝莊的關系十分親近。
考慮到孝莊的關系,甚至在處理多鐸的時候也會手下留情。
另外,多鐸不像多爾袞、阿奇格那樣大權獨攬,他在與其他親王的關系上,要比兩位大哥緩和不少。
碩賽、尼堪等人都是由多鐸帶領長大的,他們的戰功也是在多鐸的庇護下獲得的。
對朝堂影響巨大的兩白旗還在,如果把兩白旗的旗主全部處理了,那么,對于拉攏腐蝕兩白旗的人沒有任何好處。
順治必須留下多鐸,利用對于他的仁善來緩和兩白旗的矛盾,從而穩定局勢。
種種因素下來之后,多鐸的郡王爵位保留住,子嗣的世襲罔替特權也有了。
或許正是兄弟三人一生打拼下來的功績,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保住了多鐸這一脈。
這位開國諸王軍功最大的一個人,算是在地下可以明目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