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媒體平臺的一些視頻,或者文章,多數拿“贅婿”說事,以博取眼球。說“贅婿”在女方家里,當牛做馬,最后還得不到女方家認可,被女方家的人看不起。
上門女婿在農村是什么情況呢,真的那么被人看不起嗎?
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毋庸諱言,確實還是存在的,而且,不同的地方,因當地的風俗問題,有不同的說法。
但是,這種現象并不普遍,只是個別的。總的來說,上門女婿來到女方后,大多的人還是有一定地位的,可以說他們的地位,與本村正常娶妻生子的男子,并沒有多大的差別,日子也過得順風順水,家庭和睦,夫妻恩愛。
我們不能因為個別人受到歧視,就否定所有的上門女婿這種傳統婚姻。
為什么這么說呢?這還得從農村招上門女婿的傳統婚姻習俗說起。下面就介紹這方面的一些習俗。
一、正常的招上門女婿
招上門女婿的習俗,自古就有。上門女婿,不同的地方稱呼有別,又稱倒插門、入贅、贅婿、招郎等,是一種傳統的婚姻形式之一,在過去農村比較普遍。
其主要原因是,女方家只生育了女兒,沒有男丁,為了延續香火,也是為了父母有人養老送終,女方一般留一個女兒在家,用來找上門女婿。
這種招上門女婿的人家,不像現在有些資料所說的,都是比較富裕的人家,貧窮人家同樣也可以招上門女婿,沒有貧富之分。因此,過去招上門女婿,出于雙方自愿,并簽訂契約,是一種正常的婚配方式之一。
很多地方的農村傳統,招上門女婿有以下嚴格的步驟。
1、男方與女方簽訂過繼契約。一般來說,女方請家族參加,男方家族派代表參加,雙方簽訂契約,男方過繼為女方繼子。
2、男子入女方家譜。簽訂男子女方繼子契約,男子改為女方姓,按女子的班輩取名,并記入家譜,百年后埋入女方祖墳地。
3、拜堂。雙方簽訂契約后的三個月到半年時間后,可以舉行婚禮,農村稱“拜堂”。由男子從女子的閨房接出,拜堂后送入洞房。也可以讓女子到別人家,一般為伯伯和叔叔家,由男子“接親”回家拜堂。
以這種形式入贅的女婿,因為先獲得的是“繼子”的身份,其后才娶繼父母的女兒為妻,如此拐了一彎,就是為了提高入贅的女婿地位,避免被家族其他人歧視。
在農村,怕上門女婿被人歧視的,不是上門女婿本人,而是他們的家庭,他們對外人談論上門女婿的話題,非常敏感。因此,村里人或家族里的人,在上門女婿談論上很謹慎。當上門女婿夫婦生兒育女后,人們對上門女婿就更加認同,與村里的其他男子沒有區別了。
真正看不起上門女婿的人,一般不是女方這邊的人,而是男方這邊的人。他們認為,到外面去做上門女婿,是背叛了家族,也背叛了村里,給家族和村里帶來了不好的名聲。
因此,外出做上門女婿的人,一般很少回到自己出生的村莊,偶爾回家看望父母,也是悄悄地來,悄悄地走,不愿意與人交流。
不過,舊時農村,人們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于是,男子入贅時,有很多男方要求在契約上加了一條,也就是男子入贅后的第三代,準許男子的孫子之中的一人,回歸男方的家族,可以回男方原來的老家安家,也可以只改姓,不用回去。
這種習俗,在農村這叫做“三代歸宗”。如此,不僅給上門女婿留了后路,也提高了他們在男女兩方村莊的社會地位,巧妙地解決了男女方承嗣宗祧的問題。
二、特殊的上門女婿
在我國古代,貧窮人家欠富人的債,一時無法還清,就用兒子抵押給富人,實際上就是讓兒子當人質,要求在約定的時間內還債,如果逾期還不清債務,就由債主處置。
富家處置人質有兩種辦法,一種是讓人質做仆人,也就是家奴。古代的家奴是屬于個人財產,可以買賣。
另一種是過期之后,把人質招為上門女婿。這種上門女婿,并不是富家沒有兒子,而是為了保護兒子。這種上門女婿可以去做家奴代替不了的事,主要是以富家兒子的身份,代替兒子服徭役,甚至代替兒子當兵戍邊。
因此,這種上門女婿的家庭地位很低下,在社會上自然也就被人瞧不起。
雖然這種招上門女婿的現象,早就消失了,但是,其社會影響深遠,并在民間形成了一種慣性維思,這也成為對上門女婿另眼相看,看不起他們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種招上門女婿的現象,家里有兒子,一般是獨子,為了照顧兒子,將家里的女兒招上門女婿。這種情況不僅過去農村有,現在農村仍然還存在。
由于這種招上門女婿,不符合當地無兒才可上門女婿的風俗,名不正言不順,得不到家族的認可,也得不到村民的認可,無法融入村里的社交圈,家族和村民始終將他們視為是“外人”。這也是人們不起這種上門女婿的原因之一。
現在農村招上門女婿的原因更加復雜,說法也多種多樣。比如,有的是把兒子培養成才,工作單位遠離家鄉,家庭條件好,為了方便照顧父母,招上門女婿;有的是因村里征地拆遷招上門女婿,如此等等。
這樣的家庭,看不看得起上門女婿,受多重因素的影響,關鍵還是要看家庭成員之間的心態,以及如何處理好家庭關系。
總而言之,按照正常農地習俗招的上門女婿,一般來說都能很好的融入家庭、家族和當地社會,一般來說,與當地的男子社會地位是一樣的,差別不大。看不起上門女婿只是個別現象,并不是普遍現象。其他原因的上門女婿,情況比較復雜,但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尊重與和睦相處是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