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模仿秀
2025年五一假期期間,浙江嘉興上演了一場商超界的荒誕模仿秀。
五一假期首日,一家名為“胖都來”的商場高調開業,現場紅毯鋪成,星光熠熠,葉璇等明星到場站臺,氣氛堪稱熱鬧,商場還通過短視頻平臺同步造勢,首日直播間觀看人數突破50萬。
無論從商場名稱、LOGO設計、裝修風格還是服務話術來看,胖都來都讓人聯想到來自河南的中國“商超之光”胖東來,但遺憾的是,在產品、服務和體驗層面,胖都來與胖東來可謂是大相徑庭。
不少慕名前往的消費者在進入商場后發現商品質量低劣如熟食異味、服裝仿冒、服務態度冷漠,與胖東來“不滿意就退貨”“員工高福利”等口碑形成鮮明對比。
開業僅短短5天,這個耗資30億的大商場就因貨架空置、客流量暴跌60%陷入經營危機,速度之快令人跌破眼鏡,抗風險能力聊勝于無。
面對這位碰瓷者,胖東來絲毫沒有手軟,公司法務團隊迅速對“胖都來”的商標注冊、宣傳資料、門店標識等進行了全面取證,包括視頻、圖片及商標相似性分析。
在5月2日,胖東來就通過律師函正式向“胖都來”提出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的訴訟請求,一紙訴狀遞到了市場監管部門,海寧市市場監管局迅速啟動調查,核查“胖都來”商標注冊文件及店內標識,根據《商標法》第57條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第6條,確認其與“胖東來”在讀音、字形、經營范圍上的高度相似性。
與此同時,此前許多誤以為“胖東來”首次進入浙江市場的消費者反應過來此“胖都來”非彼“胖東來”也自發掀起了抵制狂潮,,引發強烈聲討。
此前為胖都來開業錄制祝賀視頻的多位明星陷入輿論漩渦,趙亮公開道歉稱“未收費用、未核實品牌合法性”,但仍被網友質疑其動機,葉璇更因親自到場站臺導致粉絲量驟降15萬。
監管和輿論的雙重重壓加速了胖都來的系統性潰敗,或許是為了保持最后的體面,5月10日晚,胖都來董事長都建明發聲稱,“胖都來”的名字可以換,“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幫服裝廠清庫存、幫年輕人低成本創業。”
然,想要重建業已崩塌的消費者信任,任重而道遠。
注定的敗局,
胖都來學不來胖東來
胖都來“出道即巔峰”的敗局是注定的,胖東來的難以復刻不僅僅在于商品、供應鏈、服務,更在于其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所閃耀的超越商業層面的價值觀。
都說利益是商業的終極目的,但對胖東來而言,它有著更高的追求。在最核心的利益層面,胖東來慷慨地拿出95%的利潤與員工共享—根據2025年1-2月數據,胖東來員工平均月薪達9886元,店長級別月薪高達7.8萬元,遠超行業水平。
胖東來如此“厚德載物”的分配機制,是讓員工從“打工者”變為“事業合伙人”的關鍵,也由此奠定了其超絕于同行服務質量的底層保障。
在胖東來員工身上,“錢是唯一生產力”有了具象化的表現,有遠超同行的收入,才有提供遠超同行服務的可能。對比之下,胖都來員工僅3000元左右的月薪,這也就不奇怪為何他們難以像素級復制胖東來員工“主動跪地擦水漬”的服務精神了。
為了保障員工的工作熱情與質量,胖東來實行每周二閉店、春節閉店5天政策,此外還給予員工10天“不開心假”,允許員工因情緒問題隨時請假且主管不得拒絕,核算下來普通員工一年年休假可達30—40天,充分保障了員工的休息權,重構了零售業的勞資關系。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高人員流動性的零售業,胖東來卻始終保持著較為穩定的員工隊伍,員工流失率僅為行業平均水平的1/3。
服務以外,胖東來對于消費者權益的充分尊重是它在消費者主權時代被眾人捧上神壇的關鍵原因。
眾所周知,商超的經營范圍注定了其難以0風險事件,但對企業而言,如何處理就是其經營智慧的重要體現,在風險事件發生之時,胖東來一次又一次證明了自己對消費者的真心。
2024年6月,顧客曝光胖東來聯營餐飲檔口搟面皮加工環境臟亂,胖東來調查后立即與涉事商戶停業并解除合同,全面整改品控流程,獎勵投訴顧客10萬元,并為近10日內購買相關產品的8833名顧客辦理退款并補償1000元/人,總金額近900萬元;
2024年8月,顧客投訴壽司柜臺三文魚刺身隔夜返包銷售,胖東來獎勵投訴顧客10萬元,并對相關負責人予以處罰。
胖東來用26年證明,真正的護城河不在商標注冊證上,而在員工眼里的光、消費者心里的秤,是26年精耕細作所鑄就的“厚道經營”的信任資產,也正是這最難能可貴的信任資產,使得胖東來爆發出強大的商業勢能,數據顯示,2023年,胖東來的單店坪效達行業均值3倍,充分驗證了“真心換真金”的商業真理。
模仿得了“面子”,模仿不了“里子”,胖都來注定成為不了胖東來。
行業啟示:
從“模仿捷徑”到“價值創造”
胖都來事件反映了當下部分企業在當前營商環境下所存在的嚴重投機心理,它們無視長遠發展,意圖通過低成本蹭流量、高回報收割短期利益,致使“碰瓷經濟”盛行。當企業沉迷于“抄名字、蹭流量、賺快錢”的捷徑時,市場早已準備好審判的鍘刀。
反觀胖東來,它之所以能夠快速、成功維權依賴于其長期布局的商標護城河如45類全注冊手段和公司專業高效的法務團隊,但面對商業環境的快速變化和新媒體時代信息高速流通帶來的流量效應,胖東來也需重新審視和升級自身的防御體系。
胖東來應該清楚認識到,只要胖東來的品牌價值和流量效應尤在,“胖都來”這般的碰瓷者就不會銷聲匿跡,未來將以何種面貌、何種方式呈現,都存在很多變數,胖東來若不想面臨“成本高、周期長、執行難”的反侵權困境,勢必提升戰略眼光,將風險防御前置,保護好自己的品牌資產。
監管層面而言,面對市場的快速變化,應該需通過“提高侵權賠償上限”“建立全國商標雷達系統”等制度優化,遏制“流量吸血蟲”的滋生。
一場鬧劇,多重鏡鑒。山寨胖東來事件不僅是一場商業鬧劇,更是一面照妖鏡,折射出中國零售業從“野蠻生長”向“信任經濟”轉型的陣痛,在信息透明的時代,所有投機捷徑終將反噬,當流量紅利消退,唯有深耕誠信土壤、筑牢法律防線、堅守價值創造的企業,方能穿越周期,成為照亮行業的恒星而非流星。
正如網友所言:“抄名字只需5天,修內功卻要26年。”商業的終極競爭力,在于對“人”的真誠——將長久回蕩于行業之中。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全文完,歡迎文末評論、點贊、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強制性刪除。為了不失聯,請關注下面的備用號,有些精彩內容會發在這個號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