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天賦很重要,尤其是學習理科的知識,天賦非常重要。倘若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即便再勤奮,也是不管用的。那么天賦真的可靠嗎?
當然不一定可靠。文科也講究天賦,尤其是在創作方面,需要有這方面的天賦。但所謂的天賦又是人們說不清楚的,甚至帶有宿命論的觀點。很多人認為人是有前世的,而且會墜入輪回之道,每一次輪回都消除對前世的記憶,倘若還記著前世的人和事,記著前世的知識和技能,就很可能具備某一方面的天賦。這種宿命論的觀點本身是迷信的,并不可靠。古人講究天賦,其實古人大多都迷信,受了皇帝宣揚的迷信思想影響,被神權統治頭腦,當然會認為天賦很重要,而且認為皇帝的前世一定是神仙,官員們的前世也是神仙,起碼也是魁星。官員能夠一舉高中,就是因為他們是魁星轉世——————不知道哪來的那么多的魁星。古人的判斷是事后判斷,總是認為考中的書生一定具有天賦,即便書生考了好幾次,到50多歲才考中,也算是有天賦,只不過天賦被發現得晚一些而已。寫詩作文要有天賦,要等待靈感的到來,倘若等不來靈感,就算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其實靈感是求來的,只需要人多讀書,多思考寫詩作文的方法,就會等到靈感的光顧。俗話說“靈感不會光顧空空如也的頭腦?!弊x書多了以后,就有知識儲備,而知識積累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會產生內在的聯系,也會讓讀書人產生創作的沖動。倘若讀書人寫詩作文,能讓作品迅速風靡天下,那么人們就說作者具有創作方面的天賦,簡直是天才。
倘若客觀地來看待這樣的事,那么作者寫作可能是偶然為之,或者是靈感到來,在創作沖動的驅使下寫詩作文,但寫出來的作品并不一定能光耀千古,需要時間驗證。就好像現在的暢銷書作家一樣,寫出來的作品非常暢銷,也賺了不少錢,但并不能流傳久遠。人們對于天賦的判斷總是帶有“事后諸葛亮”式的判定,成功了的作家就算是有天賦,不能成功的作家就算是天賦不足。以功利主義思想來衡量天賦,本身就走向了偏頗的境地。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每一個人都有天賦,就看能從哪些方面訓練了。倘若人出生之后,專注于某一方面的訓練,就會形成某一方面的強烈刺激,會在某一方面獲得長足發展,甚至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 倘若讓孩子從小進行專業訓練,就可以讓他們成長為某些行業的專家,可以把孩子訓練成心理學家,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數學家,天文學家等等。只要專注于某一學科的訓練,就會讓孩子在某一學科領域內持續發力,也會讓孩子成長為某一學科的專家或學者。倘若人們根據天賦來判斷,就認為這個孩子在某一學科具有天賦,而在其他的學科可能不具有天賦,甚至一竅不通。
學哲學的不懂數學,學文學的也不懂數學,懂數學的不懂天文學,也不懂藝術學。學科太多,有的學科還會跨專業,跨門類,需要研究者搞跨學科閱讀,獲得大量的跨學科知識,做綜合分析?;蛟S古人早就知道專心致志研究一門學問的重要性,讓孩子從小就讀“四書五經”,專心致志讀書做文章,似乎以后能夠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做官之后就可以光宗耀祖。其實他們忽略了其他學科的發展,而權力系統只是制定了科舉考試制度,誘導書生去讀書寫文章。最終弄得他們只會寫道德類文章,而對于科學以及藝術卻沒有什么突破,對于天文學和地理學也沒有太多的突破。單一學科的發展固然可以培養單一學科內部的人才,而且這些人才會把這些學科推向極致。就像古人玩詩詞一樣,可以寫到極致,玩繪畫和音樂也是一樣可以玩到極致,讓外國人嘆為觀止,但對于數學和物理學、化學等學科的研究卻乏善可陳。很多具有文學天賦的古代作家只是用筆來寫文章,來表情達意,卻并不能改變社會的走向,也不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就更別提改變整個社會體制了。人的天賦是在后天學習中凸顯出來的,倘若有人在某一學科表現不理想,就會被人認為沒有天賦,尤其是在這一學科的學習中,沒有凸顯天賦。倘若有人在這一學科的學習中成績優秀,就會被人認為有天賦,其實只不過他多做了這一學科的習題而已。倘若讓他搞這些學科的科學研究,搞科學創新,他就會束手無策了,哪里有什么所謂的天賦。
科學研究需要勤奮刻苦的精神,甚至需要研究者長在實驗室里,經歷千百次的失敗,最終迎來成功。相對于科學實驗來說,失敗是常態,成功是意外。人們往往過分關注成功,認為成功才是常態,失敗是意外,其實完全相反。成功之后,人們就認為成功人士具有天賦,其實只不過他們遇到了合適的環境,掌握了充分的條件,才會走向成功,而成功大多不可復制,證明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并不能說成功人士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天賦,更不可以把成功人士看成各個學科都有天賦的人。他們不是神人,也是普通人,只不過遇到了好的機遇而已。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當機遇來臨的時候,我們已經準備好了,這是對青年人的要求。但很多青年人并沒有準備好,而是整天怨天尤人,甚至他們讀了大學以后,就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一定會找到理想的工作?,F實給他們上了一課,因為他們畢業以后找不到工作,只能繼續進修,或者考公、考編,不然就要進入低端產業鏈打工,淪為廉價勞動力。以前他們信賴的天賦早已經煙消云散,只有他們獲得了權或錢以后,才會認為自己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天賦,而大多數人并不能獲得權或錢,當然也就不具備所謂的天賦了。
還是李白說的好:“天生我材必有用?!币粋€人會適合干某一項工作,干得好就被認為有這方面的天賦,干不好就被認為沒有天賦,其實干的好只不過是努力而已,而干不好只不過是不用心而已,和天賦沒有什么關系。古人說:“熟能生巧?!本褪沁@么回事。所謂的天賦,只不過是某一方面技能比較熟練而已,在熟練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即便是學生學習,也是在學習過程中刷了大量的習題,成績表現優異,就被認為在學習方面有天賦。其他行業也是如此,倘若在行業中的人被認定為有天賦,就一定是熟能生巧,或者善于觸類旁通,善于搞創新而已,沒有什么真正的天賦,更沒有所謂的天生神人。一個人干工作沒有表現出天賦,除了他不用心,不能在熟練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就是不喜歡這樣的工作,或者他根本不愿干,倘若找到他愿意干的工作,就有可能表現出驚人的天賦??上У氖?,很多孩子從小表現出某一方面的特殊能力,卻沒有被發現,沒有被刻意培養,最終“泯然眾人矣”,說明教育改革的路還很長。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發現他們某一方面的特長,刻意去培養,就會讓他們具備所謂的天賦,也會促成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