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萍所著的《走出塵?!罚ㄟ^對盲人群體在成長、家庭、社會等不同層面經歷的探討,揭示他們在困境中與命運和解、追尋生命意義的過程,展現其頑強精神與獨特價值,呼吁社會給予盲人群體更多理解、尊重與公平機會,促進社會包容性發展。
在社會的多元圖景中,盲人群體是一個長期以來容易被忽視卻充滿力量的存在?!蹲叱鰤m?!罚鳛閲鴥仁撞咳娣从趁と松畹娜合袷皆L談錄,為我們打開了了解盲人群體的窗口。書中20多位受訪者開口講述的“追光”故事,不僅是個體生命的獨特敘事,更折射出社會對于特殊群體的關注、包容與支持程度。本簡論旨在深入挖掘《走出塵埃》中盲人群體追光故事的內涵與價值,探討其背后所蘊含的個體與自我、家庭、社會的關系。
作者葉萍有著豐富的文學創作經歷,從體制內辭職后成為獨立教育工作者和自由撰稿人。在其創作生涯中,兒童文學領域的深耕使她積累了細膩的情感表達和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敏銳洞察力,為創作《走出塵?!返於藞詫嵉幕A。這本歷時8年深入盲人及相關群體的采訪錄,將目光投向這個容易被忽視,不被看見的群體,試圖通過文字記錄他們真實的生活。
《走出塵埃》的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從文學角度看,它開創了國內以訪談錄形式全面反映盲人生活的先河,豐富了紀實文學的題材領域。作品通過六個篇章,涵蓋盲童、盲童家長、盲校教師、創業盲人、群團領導、愛心人士等六個與盲人相關的群體,構建起一個立體的盲人群體生活圖景。從社會意義上,它喚起人們對盲人群體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推動社會關注盲人群體的平等權益,為實現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一、盲人群體的自我和解與追光之路
盲人群體在生活中面臨著諸多困境,眼睛的缺陷使他們在生活、學習、工作的道路上異常艱辛。然而正是在與這些困境的碰撞中,他們學會了自我諒解,實現了精神突圍。如《五彩的夢》里的家琳,雖然看不見世界,但她熱愛盲人版畫,認為“顏色是有聲音的”。版畫成為她感知世界、想象世間百態的媒介,也讓她獲得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家琳在藝術創作中找到了與自己缺陷和解的方式,將身體的不便轉化為精神世界的豐富體驗。桃子則是另一種典型。她性格封閉,不愿與人交流,但在文字與繪畫中,她的精神世界得以釋放。藝術成為桃子突破自我封閉的窗口,讓她在現實的困境中找到了表達自我、宣泄情感的途徑。她們通過藝術創作,在與自我的和解中,走出了屬于自己的追光之路。
《在聲音的世界里飛翔》中的海燕廣播電臺,由一群盲人組建。他們如高爾基筆下的海燕,明知前方有“暴風雨”,依然勇敢歡樂地追逐夢想。這些盲人雖然眼睛看不見,但他們在聲音的世界里找到了新的方向。通過廣播,他們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生活,也為其他盲人帶來了溫暖和力量。他們積極樂觀的心態,使他們能夠勇敢地面對自身的缺陷,在逆境中勇往直前,追逐著屬于自己的夢想。
《兩個女孩》中的小丹和阿云,作為盲人學校里優秀的學生代表,熱愛運動,積極參加各項學?;顒?,樂于助人。盡管面對因眼睛問題帶來的不安,但她們沒有深陷逆境,而是以積極的態度擁抱生活。這種積極的心態讓他們在困境中不斷成長,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盲人群體與家庭關系的困境與情感支撐
盲于自身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往往是巨大的困難。在《彬彬和爸爸和媽媽》中,彬彬的遭遇令人同情。父母離婚后,他跟隨坐牢的父親生活,寄人籬下時又被表姐打破頭顱造成失明。然而,面對不幸的命運,彬彬選擇了善良,不怨恨表姐。家庭的破碎和自身的殘疾沒有讓他陷入仇恨,這背后或許有著家庭中殘存的情感紐帶給予他支撐。盡管家庭環境艱難,但彬彬內心依然保持著對人性美好的向往。
《抱抱夢夢》里的夢夢,因失明渴望有一個完整且幸福的家庭。她用任性、怪脾氣來回避世界帶給她的傷痛,這反映出家庭對于盲人孩子心靈的重要性。一個完整、溫暖的家庭環境,對于盲人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長至關重要。
父母之愛在盲人群體的成長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走出塵?!分?,盲人孩子的家人往往沒有對他們寄予過高的功利化期待,而是將健康、快樂放在首位。如《貼身教奶》里的王奶奶,精心照料失明的孫子揚揚,在她的世界里只有揚揚,只求他健康開心。這種純粹的愛,讓盲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溫暖和支持。與社會上一些過于功利化的親情不同,盲人群體家庭中的親情更加注重孩子本身的感受和需求,為孩子營造了相對寬松的成長環境。
三、盲人群體與社會互動的貢獻與開拓精神
盲人群體不僅是社會幫助的對象,他們也以自己的方式為社會做出貢獻,展現出開拓精神?!蹲哌^十年》里的鄭平劍堅守在公益廣播,他和搭檔吳柯棟一起努力為盲人開拓新的事業。他們通過公益廣播,為盲人群體傳遞信息、提供娛樂,豐富了盲人的精神生活。鄭榮權作為中國第一批考上普通大學的盲人,他的經歷為盲人群體能夠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能性,打破了社會對盲人的一些固有認知,具有開拓性意義。他們的努力和拼搏,為盲人群體在社會中爭取到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書中還有一些自身是殘障人士卻熱心幫助他人的群體?!杜H藙⒘x水》中的劉義水患有白化病,但他熱心、正直,敢闖敢拼,積極為自己的人生拼搏,同時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撐起一片天的女人》里的何群,參加一系列扶殘助殘志愿者服務,用自己的行動溫暖他人。他們將愛他人當成愛自己,在互助中找尋到人生的另一種快樂。
從盲人群體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們更希望社會給予公平的機會。他們渴望在教育、就業等方面能夠與常人享有平等的權利,擁有更多生發存在的可能性。社會與盲人群體的相處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的命題,只有給予他們公平的機會,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包容性發展。
《走出塵?!肥且徊砍錆M力量與溫情的生命敘事。他們在與自我、家庭、社會的互動中,學會了面對缺憾,與命運和解,勇敢地追尋著生命的光芒。這些故事不僅展現了盲人群體頑強的精神和獨特的價值,也為我們每個人在面對生活困境時提供了啟示。我們應該從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給予盲人群體更多的理解、尊重與公平機會,構建一個更加包容、溫暖的社會環境,讓每個生命都能在屬于自己的道路上綻放光彩。
《走出塵埃》這部作品也為紀實文學創作和社會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和視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價值。它不僅是盲人群體故事的記錄,更是對開拓精神的禮贊。它提醒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面臨“塵?!卑愕睦Ь?,但只要擁有開拓精神,敢于嘗試、勇于突破,就能追尋到屬于自己的光芒。在此,筆者也呼吁社會給予特殊群體更多支持,讓這種開拓精神得以延續,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包容、平等的美好世界。
作者簡介:三道快槍,原名,楊青云,筆名,梅雪,汝愚。常駐北京。著有《范曾論》《范曾新傳》《孔祥敬詩論》《周恩來詩劇》《賈平凹美術論》等作品。現為范曾研究會會長,北京周恩來紀念館籌委會秘書長兼周公研究新媒體總編。
加主編微信TZBB668,備注進群,可進大觀粉絲群(本群為邀請制,謝絕空降)
注:除本平臺聲明的原創外,其它內容源于網絡或它方投稿,旨在供讀者多種文化視角的探討與解讀,并不代表“新大觀”的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后臺留言,將第一時間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