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起熱河抗戰,都會說湯玉麟一槍不發,128個鬼子兵不血刃,占領熱河。
其實,在熱河抗戰中,還有在赤峰的孫殿英部與日寇血戰七天七夜,這是熱河抗戰里不多的亮點之一,也是東陵大盜孫殿英多樣人格的另一方面。
尤為可嘆的是,孫殿英戰敗撤退后的第二天,在向南京政府發出的電報中說:
無彈尤可肉搏,無飯確為可憫,... ...但求有飯,定當拼死抵抗,以盡職分,以慰國人。
為了國家,與敵人以命相搏的將士,竟吃不上飯。
讀這樣的抗戰史,無法不令人唏噓。
1.
熱河這個地方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淪陷后,日軍就開始向熱河進攻。1932年,湯玉麟向蔣介石請求增援,準備抗戰。
2月7日,蔣介石派宋子文、何應欽帶著張學良來承德考察時,隨行的還有上海市工商聯合會長黃炎培,黃炎培說:
“熱河是高地,東邊高過遼吉黑三省,南邊高過河北省,我國保住熱河,不惟華北一帶得了天然屏障,即由熱河向東出兵,依高屋建瓴的形勢,雖欲收復東三省,也是不難。如果被日本占據了,不但東三省無收復的可能,而且華北從此不得安枕。所以熱河在我,實有以全力扼守的必要。
日本人更知道熱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早在1931年11月,關東軍制定的《滿蒙自治國建立案大綱》中就把熱河囊入其中:
“滿蒙獨立國以下列六省區組織之:奉天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東省特別區蒙古自治領。”
在承德,張學良、張作相、萬福麟宋哲元等20余名將領聯合發電,表示決心抵抗,呼呈國人支持,當時估計,熱河至少可以支持三個月。
2.
張學良,宋子文等回到北平后,報定了熱河保衛戰的初步計劃,成立兩個集團軍,第一集團軍轄3個軍團。第一集團軍總司令由張學良兼任、第二集團軍司令張作相,轄孫殿英一個軍團, 湯玉麟一個軍團和張廷樞的第十二旅、馮占海等義勇軍。
孫殿英第41軍下轄第107旅、第108旅、第109旅三個旅。原駐山西晉城,2月份已奉令進入熱河西北駐防。
《赤峰軍事志》記載:
1933年2月23日,日本關東軍指揮官在通遼下達了進攻赤峰的命令。
25日,日軍攻占了奈曼的八仙筒,26日進至敖漢下洼,27日進至到馬家店,31日進逼赤峰東郊。
湯玉麟深知警備建平至赤峰之間的第31旅毫無作戰能力,急電孫殿英迅速率部進入赤峰,指揮作戰,固守赤峰。
孫殿英接到湯玉麟的命令后,在隆化分兵兩路:一路經茅荊壩、喀喇沁旗王爺府、公爺府向赤峰開進。他本人率107、108旅經圍場向赤峰開進,到達圍場時,便把108旅留在了圍場,保護退路。而后率107旅進入赤峰、司令部設在二道街鴻興號染貨鋪內。
以縣長孫廷弼為首的紳商各界代表和中小學學生到三遵街西門外列隊迎接,由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尚未見到軍長的影子。傳來消息說,孫軍長早坐著拉馬草的大車進城了。
孫殿英的行動使人感到頗有些神秘和傳奇色彩。
3.
日本茂木旅團以1000多騎兵為先導,3月1日,進至到赤峰東郊紅廟子一帶后,第26聯隊的黑谷部便與孫殿英部開始了激烈的陣地爭奪戰。孫殿英部頑強堅守陣地,抗擊日軍的反復沖鋒。
堅守了整整一天,翌日拂曉,戰斗更趨激烈。由于防御陣地右翼制高點702高地一直被孫殿英部控制,日軍攻擊部隊翼側多次遭到火力襲擊,進攻部隊無法展開,進展遲緩。
日寇第十八師團長小磯國昭中將率領快速部隊及騎兵源源而來,炮聲隆隆激戰甚烈。孫軍處于眾寡懸殊武器低劣的情況下,被迫退守城垣抵抗。
但是赤峰沒有城墻掩護只在各城門前堆土袋壘成簡單工事。不料天氣驟變,大雪飛揚,孫軍棉衣單薄抵御不住寒冷,給作戰又增加了困難。而日寇則皮衣皮帽皮靴,氣焰更加囂張。守軍只顧在城門上向外射擊,但日寇卻由日商大和洋行院內通過,迂迥到孫軍身后襲擊。守軍腹背受敵,促成了慘敗的局勢,不得不潰退了。
孫殿英的部隊撤往西郊,而后又轉移到猴頭溝,利用當地的地形,繼續阻擊日軍。日軍追擊部隊將孫殿英的防御陣地割成數段,分段包圍攻擊。孫殿英帶隨從數名浴血突圍,繞道大廟一帶返回圍場,日軍尾隨進逼,孫遂率領殘部向察哈爾轉移,后與湯玉麟、馮占海相遇,旋經大閣鎮、沽源退駐獨石口,不久,又移駐沙城一帶。
當茂木旅團在赤峰與孫殿英激戰時,日軍第6師團的高田美朋旅團一部當日從下洼出發,增援進攻赤峰的日軍戰斗,在進至到小哈拉路口一帶時,遭受到孫殿英前出部隊的阻擊,經過激戰,孫殿英部200余人全部陣亡。
在熱河淪陷過程中,多數參戰中國部隊一擊即潰,惟孫殿英部與敵浴血奮戰,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志氣,也為孫殿英本人不光彩的盜墓歷史,增添了一絲亮色。
4.
國民政府派系林立,軍閥之間宿怨已久,面對日寇蓄謀已久的侵略倉促應戰,這都是熱河抗戰失敗的原因,然更主要的原因是:沒錢。
3月5日,孫殿英通過《申報》向南京政府發出求電報如下:
吾軍于本日開抵赤峰附近,部署未定,情勢驟非,加以某部義軍不義,友軍非友,以致倉促遇戰,三面成敵。幸士卒拼命,猶能在孤危環境中,肉搏血戰,克復撒水坡、建昌營子等要地。刻又承德不守,凌源、建平并陷危急,糧彈援絕,孤軍迎敵,腹背均受脅,而士卒精神不稍畏怯,振臂一呼,踴躍殺敵。且四日以來,風雪并厲,時而汗流浹背,時而遍體結冰,無彈猶可肉搏,無飯確為可憫。總之,天存中國,必存熱河,天存熱河,必存我軍。士卒未盡犧牲,即熱河未盡犧牲,降敵者非人類所為,附逆乃禽獸心肝。弟以此自矢,亦以此告慰國人。惟本軍現處環境,希盼中央設法救援。但求有飯,定當拼死抵抗,以盡職分,以慰國人。”
5.
蔣介石派宋子文等人來承德調研時,他正在南昌行營部署對中國工農紅軍的第四次圍剿。
宋子文、張學良等人也深知熱河部隊缺乏軍火、被服、糧餉,戰斗力尤差,迫切需要南京方面支持,在經古北口回北平的途中,恰遇大雪,停滯古北口時,發電報給蔣介石,說明熱河情況,轉達熱河方面大戰前的急切要求。
蔣介石派來軍需人員,發給各軍士兵每人短褲一條,雨傘一把。
此時,熱河在下雪。
3月9日,蔣介石約張學良與他在保定車站見面,張學良對他的隨行人員說:
“我已與蔣先生約定在保定會見,我要與他商討反攻熱河,主要條件是必須補充槍炮彈藥。若中央有決心抗日,應向日本宣戰。我是有決心親臨前線的,戰死了比活著受全國人民唾罵好得多,就怕南京假抵抗,真謀和,那我就沒有辦法了。”
此時,孫殿英的部隊駐守在冷風颼颼的張家口。
本文參考書目:
《蔣介石日記秘事》
《熱河失守與張學良下野》
《紅山文史》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