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看播客”的風潮,似乎正在醞釀。今年3月喜馬拉雅推出首檔播客視頻化節目《行走的思考》,邀請《故事FM》主播愛哲走進6位普通人的生活,探討職業轉型、身份認同、追夢、信任等深刻議題。截至目前,這一節目仍在連載中,播放量也已突破1000萬,成為國內在線音頻行業首檔達到如此量級的播客視頻化節目。
無獨有偶,今年早些時候B站也推出了聚焦泛知識領域的自制視頻播客節目《一麥三連》。在首期中,該節目就邀請到羅翔、劉擎、毛尖幾位頂流UP主圍坐對談,截至目前播放量已超過156萬。同時B站還推出了視頻播客出圈計劃,招募站外播客創作者入駐。
其實不論在海外、還是在國內市場,視頻播客或是將播客視頻化都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就國內而言,早在2023年多個平臺就掀起過一陣播客視頻化熱潮。例如2023年8月,優酷與《無聊齋》共同推出視頻播客節目《好好聊聊》,并號稱其是“全網首檔視頻化播客節目”。
據研究公司愛迪生2024年年底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YouTube已經超過Apple Podcasts和Spotify,以31%的市場份額穩坐頭把交椅,成為了美國最受歡迎的播客平臺。此外據《紐約時報》的報道,2022年之前訂閱量排名前30的播客節目中有7個進行了視頻化,到了2023年這一數字則增長至16個。
這一市場格局的變化,大概率就是喜馬拉雅、B站等平臺再度探索視頻播客的動力之一。那么問題就來了。YouTube為什么能成為北美播客市場最重要的流量入口,或者說視頻播客為何會興起呢?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視頻播客并不新鮮,但至今業界對于其定義尚未達成一致。而且放眼望去,當下被各個平臺、創作者稱為視頻播客的內容形式,也仍是多種多樣、各不相同。
據了解,當前視頻播客至少可以分為四類。其一是《一麥三連》這樣的訪談節目,幾位嘉賓圍坐在一起對話,再架上機位同步拍攝,呈現出的效果類似于《圓桌派》等;一類是成本更低、靈活性更高的遠程連線;還有一類是在播客內容的基礎上,基于傳統的視頻制作邏輯拼貼素材,將畫面作為聲音內容的論據,呈現的效果類似于影視解說;另一類則是《行走的思考》這樣的紀錄片形式,在對談之余深入對話者的生活、工作等場景。
雖然視頻播客如今形式各異,但顯而易見的是,它們都是一種針對多種內容形式各取所長的嘗試,即希望在繼續用聲音敘事的同時、疊加畫面的表現力,從而在保留播客深度內容的同時,來迎合視頻時代的用戶消費習慣。
在愛迪生的相關報告中顯示,視頻播客可以增加用戶的參與感。而且另一項針對年輕用戶的調查也表明,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看到主播的表情和肢體動作等,有助更好的理解上下文語境,以及拉進與主播的距離。此外,YouTube高管也曾在接受《華盛頓日報》的采訪時表示,加注視頻播客是因為看到用戶“看播客”的需求越來越大。
此外,視頻平臺的搜索能力和推薦算法,也可以幫助創作者觸達更多的用戶。在這一點上,其他平臺就只能望塵莫及了。
再加上對于播客創作者而言,除了有望觸達更多用戶,經濟方面的動力無疑也是其轉投YouTube,制作視頻播客的重要原因。畢竟除了來自平臺的流量、現金補貼,視頻播客還意味著更為多元的商業化方式。以YouTube為例,創作者就無需太多額外的操作就可以獲得貼片廣告分成。而且在廣告植入方面,能夠讓用戶“看到”的視頻播客,也就有了比播客更靈活的方式。
而且在國內市場,這一特征或許更為明顯。要知道,雖然近年來中文播客的用戶規模持續增長,但如何商業化一直是擺在一眾平臺和創作者面前的難題。在不久前舉行的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騰訊音樂高管就曾表示,播客在海外市場發展較為迅速,但在國內相對范圍不算太大,盡管保持了一定的增速,但商業價值仍遇到挑戰。
據了解,目前在喜馬拉雅、B站等平臺的激勵下,越來越多的播客創作者開始嘗試視頻化。例如《無聊齋》、《忽左忽右》等老牌知名播客節目均已入駐B站,并發布視頻播客的相關內容。
據CPA中文播客社區發起人“老袁”透露,目前每周大概有20檔播客節目在該社區的錄音棚錄制,其中一般有5檔節目會同時錄制視頻版、占比為25%,而且這個比例還在持續上漲。
但問題是視頻播客也好、播客視頻化也罷,在為平臺、創作者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了新的挑戰,比如更高的制作成本。據《給女孩的商業第一課》主播斯斯透露,其團隊制作視頻播客的流程,是先通過錄制內容的逐字重構故事,調整好文字后再配上相應的畫面。如此操作下來,一期視頻基本需要制作兩周,而音頻兩天就能夠剪完。
更為重要的是,在不斷融合播客和視頻特點的同時,視頻播客也勢必會迎來身份危機。換而言之,在不斷吸納視頻的特征之后,所謂的視頻播客還是播客嗎?當越來越多平臺和創作者開始擁抱視頻播客,對于播客而言這究竟意味著第二春,還是新物種的挑戰、新的危機呢。
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同樣有動力探索視頻播客,但B站和喜馬拉雅的出發點或許是截然不同。對B站來說這可能是機會,對于喜馬拉雅而言則或是危機。用更直白的話來說,就是如果喜馬拉雅真的將視頻播客這一概念帶火,那么面對短視頻平臺的大舉攻入,他們真的有招架之力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