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典園林遇上世界級“鐵人”,當江南水鄉的清波與現代都市的天際線交相輝映,一場既充滿速度也盛載人文的鐵人三項盛會——2025年長三角國際鐵人三項賽,于今天(18日)在上海青浦區圓滿落幕。
頂尖力量聚首:從奧運名將到本土英雄
“我真的很喜歡這里的賽道。游泳時的湖面、騎行路上的風景,都讓我印象深刻。”瑞士選手馬克思在奪得男子精英組冠軍后,興奮地說道。此前,他在蘇州、上海半程馬拉松屢次刷出個人佳績,如今又在長三角鐵三舞臺上續寫了“速度與激情”的新篇章。“這里有優秀的賽事組織、整潔的賽道,還有熱情觀眾帶來的強大聲浪,讓我非常享受比賽的過程。”
精英組男子第一名瑞士馬克思·施泰德
同場競技的,是來自全球多地的頂尖選手:如女子精英組冠軍——巴黎奧運會女子鐵三銀牌得主朱莉,她和姐姐妮娜雙雙站上領獎臺,同為瑞士選手的默契與實力在這片水鄉綠洲中得到了完美綻放。分獲男子精英組二三名的澳大利亞選手盧克、尼克拉斯也在賽道上盡情揮灑速度與汗水,“這里真是一個寶藏之地,我們通過自行車、跑步去發現更多不同于傳統‘城市打卡’的風景。”尼克拉斯興奮地說。
精英組男子第二名:澳大利亞選手盧克
中國選手亦不遑多讓。備受矚目的中國男子鐵三第一人苗浩,一周前還奮戰于歐洲賽場,此番回歸“主場”,摘得男子精英組第六名。享受比賽之余,他也為在賽道上迎來無數“中國加油”聲浪而深受鼓舞:“能在家門口享受鐵三、感受人群的吶喊,這種主場氛圍令人難忘。”同樣,高人氣國內女子選手馮竟爽也說:“能在家門口感受國際大牌選手的競爭,對國內鐵三運動員是一種激勵。”
精英組女子第一名巴黎奧運會女子銀牌得主,瑞士選手朱莉?德隆(中), 第二名新西蘭選手妮可, 第三名瑞士選手妮娜,
圖說:精英組男子第一名瑞士馬克思·施泰德(右二), 第二名澳大利亞盧克(左二), 第三名澳大利亞尼克拉斯(右)
大觀園迎“小鐵人”,家庭共享運動之樂
在成人精英的高強度對決之外,5月17日舉行的青少年組比賽則讓這項“無界競速”運動煥發出另一種朝氣與溫暖。U7至U15的近400名“小鐵人”穿梭于大觀園花神廣場和元蕩湖畔,無論是7歲的孩童還是15歲的少年,都在家長和志愿者的歡呼中,完成了一次對體能和意志的雙重挑戰。
前一天的青少年組比賽,苗浩為小選手們頒發獎牌。
來自上海的周承昊和女兒周玟成就是這一幕的最佳注腳。父女倆同為“打鐵”愛好者:38歲的周承昊參加過50余場鐵三賽事,10歲的女兒已“打鐵”5年,并拿到過同年齡組的第一。“一起在陽光下訓練,一起在終點線擊掌慶祝,這是我和女兒最難忘的親子記憶。”周承昊說,“鐵三不僅鍛煉身體,更能培養孩子的抗壓和自信。”
圖說:周承昊和女兒周玟成
這種“家庭齊上陣”的場景在賽道上并不罕見。從孩子在幻象區中自己戴頭盔、推車離場的小小獨立,到父母在終點處的極力呼喊與擁抱,這一次的青少年賽事讓很多家長真正體會到運動之于孩子——乃至整個家庭——的積極價值。“孩子在學校里難以感受如此激烈的‘輸贏’,但在鐵三賽場上,她學會了專注、學會了沖刺、也學會了不輕言放棄。”一位媽媽的話,道出了眾多家庭的心聲。
水鄉“無界”:在生態與文化交融中奔跑
無論是父女共赴,還是精英同場,此次賽事能贏得一致好評,離不開“跨界一體、綠色共生”的賽道設計。大觀園花神廣場、元蕩湖、金澤古鎮、方廳水院……這條集合江南古典園林、近代水鄉文明與現代高鐵氣象于一體的路線,為運動員們提供了別具一格的感官享受,也成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建設成果的一次生動呈現。
“在淀山湖的支流元蕩里游泳,這是我第一次,而且水質比預想的還好得多!”中國殘疾人選手王家超(倫敦殘奧會游泳冠軍)對水域環境贊不絕口。“水清岸綠讓我們有機會在家門口就感受自然、享受運動。”
騎行環節更是將多條跨省公路、鄉村小道與城市干道串聯成景。“路過金澤古鎮,一轉眼就看到古橋、青石板路;再往前又是郁郁蔥蔥的村莊。”正如盧克所言,“這片土地不僅有城市的繁華,還有寧靜的水鄉之美,令人陶醉。”
圖說:王家超在比賽中
而終點選在方廳水院——長三角原點,讓選手們在最后10公里的奔跑中,真切感受“十分鐘跨越三地”的獨特體驗。從大觀園古典雅致,到元蕩湖的風光旖旎,再到長三角原點的現代交融,正如上海市鐵人三項運動協會會長丁祖昱所說:“這不僅是一場賽事,更是對生態文明與地域文化的完整體驗。”
城市魅力迸發:上海與長三角互為賦能
“除了競速,這次鐵三盛會還是一次‘文旅商體展’的多維盛會。”青浦區體育局黨組成員裴舉表示。賽事前后,蟠龍天地舉辦了鐵三嘉年華活動,引入豐富多樣的運動與文化品牌,吸引選手與市民深度互動;游客也可持“文旅地圖”與“商業優惠券”,探索青浦乃至長三角更多的旅游線路和美食風情。
透過體育賽事,上海這座“全球著名體育城市”與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形成了良性互動——既在地理上橫跨滬蘇浙,為區域合作拓展了更深的維度,也在文化上匯聚了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多國選手騎車、跑步深入青浦各鎮,甚至去了蘇州、崇明,多視角體驗中國城市與鄉村的風貌,這種新鮮感和親近感恐怕是普通旅游模式無法替代的。”苗浩也說,“我相信更多‘鐵人’會愛上這里。”
國際精英點贊,背后有強力保障護航
澳大利亞選手盧克表達了對這座城市的喜愛:“這條賽道在一般外國游客不太會來的地方,卻讓我見識到不一樣的上海。”
而男子精英組冠軍馬克思也感嘆:“我在蘇州、崇明訓練過,也跑過上海半馬,一路上看到的風景讓我對中國有了立體的了解。這次長三角鐵三賽更讓我感受到‘主場’的巨大熱情,大家的支持聲浪讓我全程都很‘興奮’。”
來自法國、美國、新西蘭等國家的選手,還有國內各地的鐵三愛好者與廣大市民,一起在青浦的綠水青山、都市鄉野之間,共同書寫“競馳長三角、無界新篇章”的美好畫面。正如上海市鐵人三項運動協會會長丁祖昱所說,“我們的賽場,不僅是一條51.5公里的競速路線,更是一扇讓世界看見上海、讓上海牽手長三角、讓體育賦能城市的新窗口。”
為讓選手們在水鄉間縱情揮灑汗水,賽事主辦方和青浦區有關部門做了大量細致工作。據青浦區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賽事依托市區兩級的統籌,先后成立33家職能單位參與的籌委會及專班,從交通封閉、醫療救援、水域安全、志愿者服務等方面制定了“1+9”保障方案。
其中,警力及安保力量近千人次、醫療急救力量逾200人次,并協調吳江、嘉善等地高校學生600余人次組成志愿者團隊,分布在跑道轉角、騎行折返點及多個危險路段,實時提醒選手注意安全。“我們在涉及鄉村路段處下了大力氣,配合屬地鎮級部門進行環境整治、美化綠化,并增設警示牌和志愿者站點,以確保運動員在挑戰自我時不受任何安全隱患干擾。”這位負責人表示。
得益于如此縝密的部署,從水上救援船舶到陸上醫療服務,選手們無一人因安全問題退賽,也令國際參賽者紛紛點贊:“在自行車環節每一個彎道都有志愿者提醒,保障措施真的無可挑剔。”馬克思說。
跨越一場賽事,生長更多可能
兩天的賽事雖落幕,但留給人們的精彩與思考才剛開始。在這里,孩子與父母收獲了難得的“運動記憶”,國際選手們對長三角地區的生態人文有了全新認識,普通市民在參賽、觀賽之余,也對“健康、綠色、多元”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向往。
這,就是體育的力量:它在速度與汗水的碰撞中,將人與人、人與城市、人與自然緊緊連接。以鐵人三項為紐帶,上海與長三角用實踐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層理念。
未來,當更多國際賽事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落地,當更多家庭選擇“帶著孩子去跑去游去騎”,當更多城市在高水平競技與全民健身間找到平衡與共贏,也許就能誕生更多像今天這樣的感動瞬間。
在這里,奔跑的腳步不會停歇,夢想的聲音不會消失。
原標題:《跨越水鄉綠境,奔向無界新篇章!這是一場上海與世界的“鐵人之約”》
欄目主編:陳華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姚勤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