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太原5月18日電 (記者 胡健)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以“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為主題,強調博物館應主動適應社會變革,發揮文化紐帶、創新載體與遺產守護的多重職能。值此之際,晉祠博物館于5月16日至18日推出“時光探索文脈傳承”系列活動,通過“流動博物館進校園”、傅山人文歷史展、社教課程、民樂表演等多元形式,探索博物館在時代變革中的創新路徑。
晉祠博物館在國際博物館日期間舉辦社教活動。晉祠博物館 供圖
日前,晉祠博物館“晉心遠揚”志愿宣講小分隊走進太原市雙塔西街小學,為孩子們帶來一堂生動的歷史課。社教老師們以“剪桐封弟”的典故為切入點,通過文化宣講與主題拼圖實踐,將典籍中的歷史故事轉化為可感知的互動課程。
2025年是傅山誕辰418周年,晉祠博物館推出以“青山傲骨”為主題的傅山人文歷史展,分設“蕭然物外”“丹崖霜紅”“傲骨丹青”“傅山遺珍”四個單元,通過晉祠博物館館藏《太原段帖》《晉源之柏第一章》《傅青主綿山碑》等楹聯匾額、碑刻拓片、書畫作品、圖鑒、物品等共五十余件展品,佐以文獻典籍、研究論篆全面展示傅山在文學、藝術、哲學領域的卓越成就。
此外,青少年實踐基地內,“宋韻彩塑妙筆生花”Q版侍女涂色與“紙刃雕龍光影宋韻”紙雕燈課程,以宋代彩塑與木雕盤龍為靈感,引導青少年通過彩繪和疊合工藝,在動手實踐中領悟傳統美學精髓。“手執書卷一簽傾心”壓花書簽體驗,將自然紋理與晉祠春色封存于紙墨之間,讓參與者親手制作的書簽成為承載文化記憶的詩意信物。
5月18日,“絲竹映春雅韻流芳”在晉祠博物館松水亭、真趣亭上演。晉祠博物館 供圖
5月18日當天,“絲竹映春雅韻流芳”在松水亭、真趣亭上演,古箏的悠揚與琵琶的婉轉交相輝映,飛檐斗拱間流淌的旋律為游客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感受“移步聽音,俯仰皆景”的獨特意境。
近年來,太原市文物系統聚焦教育與研究、統籌規劃各項工作,各文博機構不斷創新展陳、傳播和社會教育方式,讓文物走下高臺、走近百姓,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的過程。從夯實文物保護根基到打造四類博物館,從深挖文物價值到推進融合發展,太原市正以多元方式讓文物“活起來”。(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