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頭條
便民信息
社區分享
同城信息
更多招聘/出租/二手分類信息>>
以下正文開始
近日
南安市向陽鄉五臺樂山昭惠祖廟
發現一座元代塔碑
引發文物界關注
這座刻有“敕寂感大師塔”字樣的石碑
據考證距今已有695年歷史
或將成為南安市新一批不可移動文物
5月17日上午,記者在昭惠祖廟看到,這座青石質塔碑高約130厘米、寬71厘米、厚10厘米。碑身正中陰刻“敕寂感大師塔”六個大字,單字尺寸約24×25厘米,筆力遒勁。兩側題刻雖部分風化,但仍可辨識“至順庚午十一月住山啟明立”“當山僧祖光捨鈔剙造石碑”等字樣。
昭惠祖廟管委會副主任吳榮昌經過反復推敲,初步解讀碑文:上款記載僧人祖光出資造碑,下款顯示石碑立于元代至順庚午年(1330年)十一月,由昭惠祖廟時任住持啟明監立。
吳榮昌告訴記者,5月16日,他接到線索,在杏田村下壤子水庫泄洪口處發現一塊刻字石碑。得知消息后,他立即聯系人員用拖拉機將石碑運回昭惠祖廟保存。這座重達500多斤的塔碑,曾作為水庫泄洪口的砌石,默默“服役”數十年。
吳榮昌回憶,20世紀60年代末,還是小伙子的他與生產隊社員參與修建杏田村下壤子水庫(小二型)。當時需要大量石塊,又因山上石料短缺,很多社員從昭惠祖廟附近搬運大量塔碑、墓牌用于水庫工程。
“這塊碑被砌在泄洪口,中間鑿出直徑約15厘米的流水洞,用木塞控制排水。”他指著碑體上被煙火熏黑的洞口解釋,當年為拔除卡死的木塞,村民甚至用火燒木頭,才勉強取出。
“敕封‘寂感大師’的記載在閩南地區極為罕見,這座塔碑可能關聯元代宗教制度或地方高僧生平。”吳榮昌說,發現石碑后,他已緊急聯系南安有關部門及拓印專家。
據介紹,南安市文物部門認為該碑具有重要歷史研究價值,擬將其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按照碑刻的時間記載,這塊石碑已存續695年歷史。若能明確‘寂感大師’身份及碑文全貌,可為南安元代佛教文化研究提供實物見證。”吳榮昌說。
“這塊塔碑的重現,折射出半個世紀來基層文物保護觀念的轉變。20世紀60年代,大量碑刻被用作基建材料,如今村民主動尋回文物并尋求專業保護,民間力量正成為文物保護的重要補充。”南安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說。
THE END
來源:海絲商報
往期新聞推薦
金英網
微信 : wx.jnyng.com
直播:zb.jnyng.com
同城:tc.jnyng.com
聯系電話
(內容中如有侵權作品請聯系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