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吞大象?生產殲20的成飛集團僅174億就被收購,用意耐人尋味
1949年閱兵式上,中國空軍只有17架飛機參加。領導人想出個好辦法,讓9架飛機飛過天安門后馬上轉彎再飛一次,這樣看起來就像有26架飛機了。從那時到現在,中國的空軍力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戰斗機的發展更是讓人驚嘆。
中國人自己造的飛機,從最早的殲5甲開始,一步一步發展到現在的殲10、殲11、殲15、殲16,還有最厲害的四代機殲20。這些飛機都是我們國家航空工業的驕傲。
殲20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戰斗機,它能躲避雷達發現,飛行速度非???,還能在空中靈活轉彎。這種厲害的飛機是由成飛集團造出來的。
成飛集團最近以174億元的價格被收購了。這個消息讓很多人不理解:"造殲20的廠子怎么才值這么點錢?"其實這背后有更深的原因。
成飛集團的歷史要從1956年說起。那年,中國和蘇聯簽了協議,決定在中國建19個航空工業項目,其中就有"132廠"。
為了找個好地方建廠,幾名中國人和蘇聯專家走遍了陜西、甘肅、新疆、四川等地,最后選在了四川成都。1956年10月18日,132廠在成都青羊區黃田壩開始建設。因為保密需要,對外稱為"峨嵋機械廠"。
建廠時全國各地送來大量建材,成都軍區調了30輛軍車和一個營的解放軍來幫忙運送東西。經過6年的努力,1964年這個占地5平方千米、投資1.8億元、有1萬多職工的工廠終于基本建成。
1961年,132廠接到任務:自己研制"殲5甲"戰斗機,越快越好。廠里組建了100多人的設計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4歲。那時正遇上三年自然災害,大家不僅要克服技術難題,還要忍受饑餓。有一位設計員因為餓得太厲害,昏倒在飛機旁邊。
從1961年8月開始測繪,到1962年10月完成技術報告,設計團隊用了15個月的時間。造出來的樣機送去測試,各項指標全部合格。1962年12月15日,中國第一款自己測繪仿制的殲5甲飛機試制成功了。
成飛集團后來又研制了更先進的殲10戰斗機。1998年3月23日,殲10首次飛行成功。2004年,中國空軍開始裝備殲10戰機,從此有了我國自己造的先進主力戰斗機。2007年,殲10工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是當年這個獎項的唯一獲得者。
2008年11月,殲10在珠海航展上第一次公開亮相,引起了轟動。2019年10月1日,8架殲10飛機在天安門廣場上空接受檢閱,拉出七道彩煙,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1997年,美國的四代戰斗機F22完成首飛,同年中國的殲20項目正式立項。當時我國正在全力研制殲10,對四代機幾乎一無所知,而且各國對這種先進技術都嚴格保密。
成飛集團不怕困難,堅持"生產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的方針,為發展中國的第四代戰斗機加緊攻關。他們完成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為殲20打下了基礎。
2009年,殲20的第一架驗證機制造成功,2011年1月11日首飛成功。2016年11月,殲20參加了珠海航展,2018年開始裝備空軍作戰部隊。殲20的入役,體現了中國航空工業的跨越式發展。
2025年初,成飛集團通過"中航電測"向"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發行股份的方式完成了資產交割,被"中航電測"收購,交易金額約174億元。2月17日,"中航成飛"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很多人不明白,能造出殲20的成飛集團怎么才值174億元?實際上,這是一種"借殼上市"的方式。成飛集團需要大量資金來提高產能,特別是殲20的產量。通過上市融資,成飛集團可以獲得更多資金,不僅能提高產能,還能在戰機改進和新品研發上取得更大進步。
從最初只有17架飛機,到現在能自主研制先進戰斗機,中國航空工業走過了艱難但光榮的道路。有了資本市場的支持,中國的戰斗機事業必將飛得更高、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