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談判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其結局。烏克蘭談判代表稱一無所獲,俄羅斯談判代表卻稱收獲頗豐,雙方究竟在談什么?事實上,俄烏談判的結果從最初便已埋下伏筆。
在與俄羅斯談判前,烏克蘭官員(包括烏梅羅夫、外交部長瑟比加及葉爾馬克)與法、德、英、美四國官員舉行了會談。會談的核心目的是強調:此次談判的重點在于停火。
澤連斯基也適時發表聲明“俄羅斯未表現出足夠尊重”——他所指的“尊重”,是質疑普京為何不親自參與談判,為何俄方派出的都是副職、代表團級別為何如此低。澤連斯基的言外之意是:俄羅斯代表團級別低,無人能當場作出決策、拍板定案。
但事實上,澤連斯基本人在涉及領土問題時也往往將責任推得干干凈凈,聲稱必須考慮。因此,無論澤連斯基是否親自參與談判,或是俄方派出低級別的代表團,雙方若無法當場拍板,都可能承擔歷史責任。
此前,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已指出“澤連斯基是個可憐的人”,但強調“俄烏和談需要給澤連斯基一個機會”。這句話的深意在于:他直接給談判進程定了性——整個談判將異常艱難。與此同時,拉夫羅夫還批評稱,烏克蘭人尤其是澤連斯基的行為“與外交毫無關聯”,用他的話來說,“基輔的小丑是個可憐人,完全受西方操控者支配,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不難看出,拉夫羅夫從一開始就不看好此次談判,甚至本人也不愿參與。而當澤連斯基指責“俄羅斯談判代表團是擺設”時,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直接反諷,“小丑,失敗者“說的是誰?——顯然暗指澤連斯基。
在這種充滿對立與諷刺的政治氛圍中,談判又怎能取得成果?從一開始,它就注定會無果而終。那么,為何俄羅斯代表團仍稱談判“有成果、有收獲”?我們不妨進一步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