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中美在日內瓦發表關稅問題初步聲明,并公布了減稅政策。這份聲明的積極意義不止是在于調整中美雙方關稅和建立雙方磋商機制,外媒注意到聲明中還標注了兩條注釋,第一條是“中美認識到可持續的、長期的、互利的雙邊經貿關系的重要性”,第二條是“(中美)將本著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繼續推進相關工作”。這也被概括為“日內瓦共識”,即一向強勢且要求“美國必須優先”的特朗普政府,也準備和中國遵守中美互利性原則以及互相尊重的立場談判了。
但特朗普是否真的能做到和承諾的一樣?連美國媒體都對這一問題避而不談。15日,中美參加了在韓國舉辦的APEC會議。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發布的報道稱,之前日內瓦談判的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與中國貿易代表李成鋼時隔三天之后,再一次舉行了會談;這次的談判結果沒有公開,美媒稱特朗普在前一天曾催促中國必須和美方積極談判被凍結的30%關稅,如果沒有談好,那么美國會繼續對華大幅提高稅率,可以看出特朗普仍然準備“耍強硬”。
與此同時,美國連續對中國進行兩場制裁,首先是15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即將對中國多名實體和個人執行制裁,因為這些企業“涉及幫助伊朗制造導彈”。伊朗問題是美方長期拿著給中國扣各種帽子的源頭之一,簡單來說就是他們可以將任何中國出口的產品認定為“軍民兩用產品”,繼而找借口非法制裁。在特朗普訪問中東之際美國正在向沙特和卡阿爾推銷數千億美元的防務協議,炒作中國“援助伊朗”就是推進方式之一,能讓中東其他國家產生不安全感。
美國媒體還提到,同日美商務部已經準備好了對華管制的“黑名單”,計劃將多家中國芯片制造企業列入出口禁令企業。此前美企寄希望于特朗普能松懈對中國的芯片管制,他們認為中方不大量釋放稀土,原因就和拜登時期對中國的半導體禁令有很大關系。只要特朗普肯放松芯片出口政策,他們有自信可以和中國談判取得稀土。但美國這次的舉動用實際行動回應了這些企業的“幻想”,同時給中美談判也蒙上了一層陰影:科技領域絕對不會對中國讓步。
值得一提的還有,中美第二場談判結果尚且不知道如何,也有美媒認為雙方沒有公布結果,按照特朗普的風格至少沒有“占便宜”,否則一定會大肆宣揚。在剩下和中國90天的談判中,特朗普的主要目標是要縮小美國和中國的貿易逆差,他之前認為關稅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工具,但現在在中國這里“撞墻”后也改了一些手段。不過美媒提醒在他看來“貿易思維”非常頑固,必須要想從中國這里拿到好處;但中方第一輪談判和美國取消完全對等的關稅也意味著:中方不會接受這種占便宜的企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