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今天,央視《新聞直播間》欄目“文化中國行 探館有新知”走進了揚州博物館,詳細介紹了出土于揚州的東漢青銅卡尺,讓大家看到了古老文物的十足科技范。
報道中說,博物館珍藏著無數珍貴的文物,是我們每一個人身邊的寶庫,其中有眾多科技范十足的古老文物。央視記者在揚州博物館的歷史廳,通過AR眼鏡近距離、全方位的觀賞館內的文物,看到了許多飽含古人智慧、滿滿科技感的文物,比如說銅羊歲、銅缸燈等等,而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件古代的測量神器——東漢青銅卡尺。
這件看起來與現代游標卡尺極為相似的文物,正是出土于揚州的東漢青銅卡尺,這也是我國目前唯一一件出土地點明確的漢代銅卡尺。
揚州博物館副館長宗蘇琴介紹,這件銅卡尺是1992年在揚州邗江甘泉窯灣的一個漢墓出土的,用手拉開拉環,然后把物體放進去,就可以測量這個物體的深度、直徑等等,跟最初的直尺相比的話精細得多。
卡尺是用于精確測量長度、內外徑、深度的量具,這件漢代銅卡尺主要由固定尺、活動尺和導銷組成,全長13.3厘米。固定尺中間有一導槽,槽內的導銷可以循著導槽左右移動。
宗蘇琴介紹,現在的游標卡尺是法國的數學家皮埃爾發明的,揚州博物館這件卡尺在東漢時期就有了,早了1600多年,所以說它是現代游標卡尺的“鼻祖”,這也反映出中國的科技力量在古代就很強。
來源 | 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編輯 | 王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