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在2025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吉林省主會場活動中,一方西晉時期的“晉高句驪歸義侯”馬鈕金印被無償捐贈給集安市博物館,流散1700多年的金印順利“回家”,不僅為研究中原王朝對高句麗的管轄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見證,更讓公眾得以近距離感受高句麗與中原文化的交流交融。
這方金印的印鈕印身一體鑄造,印面2.4×2.3厘米,通高2.8厘米,印臺高0.6厘米,重約88克。印文“晉高句驪歸義侯”工整清朗,筆劃轉接自然流暢,其中的“高句驪”即“高句麗”,是西晉頒發給少數民族高句麗的官印。印文中的“歸義”,為效順歸附正義之意。“歸義侯”則為中國古代賜予少數民族首領的封爵,象征其對“臣服”的認可。
歷史上,高句麗作為中國東北古代民族地方政權,跨越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三個歷史時期,在東北亞歷史進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兩晉以來,我國中央政府一直有給內附的少數民族政權首領頒印的傳統。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教授王志剛表示,“晉高句驪歸義侯”金印以及此前面世的幾方“晉高句驪率善”銅印的出土,共同證明了在晉初高句麗是處在中原王朝的羈縻管轄之下的。
金印的發現與回歸,以方寸之物見證了1700余年前,生活于白山黑水的古代族群就是中華民族共同體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實證了中華民族、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格局。
來源:吉林日報、吉林廣播電視臺“文化下午茶”
作者:孫春艷 裴雨虹
責編:劉晗
編審:張宇
監審:董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