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公貺》墓志(唐代),為唐代書法大家柳公權撰寫,書法風格從挺拔險峻逐漸向淡雅回歸,是柳公權步入暮年后極為重要的一件楷書作品。
《迴元觀鐘樓銘》(唐代),此碑為柳公權59歲所書,骨力洞達嚴峻剛勁,初顯 “柳體”特征。
《馬璘殘碑》(唐代),為書法大家顏真卿所書,碑文藏鋒、中鋒、出鋒并用。橫畫“蠶頭”捺筆“燕尾”,顯示出顏真卿晚年書風的遺韻雄風,呈廟堂之氣。
《楊承和神道碑》(唐代),為柳公權書寫于唐開成四年(839)。碑文為楷書,此碑為新發現的“柳體”楷書珍品,書風勁利清健。
《集王書圣教序碑》(唐代),石碑為李世民、李治撰,僧懷仁集王義之書。此整幅拓本為現存世僅見的宋金時期碑體未斷的整幅拓本,至為難得彌足珍費。
《大隨求陀羅尼咒經》(唐代印刷紙本)是珍貴的唐代經籍實物,咒經作用是消滅罪孽求得福報,此類文物多在臂釧中發現,呈卷狀,為隨身攜帶之物。
刻本《寶篋印經》(五代吳越國),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倒塌后被發現。卷軸裝楷書,長210厘米。卷前扉畫“禮佛圖”共271行,是反映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雕版印刷技術的杰作。
龍型琉璃鴟尾(明代),此文物高185厘米,長176厘米,原本用于西安文廟大殿古建屋角
,是避火消防的飾物。1919年出土于西安孔廟大成殿遺址。
公開資料表明,碑林博物館的館藏文物有11000多件,其中,國寶級文物包含19組共134件,一級文物有535件。此次西安碑林博物館陳列展覽全面升級后,新、老館區共展出文物2000余件,其中新上展文物200余件。
看看新聞記者: 王崢
編輯: 王崢
責編: 丁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