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防震完成效果
在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西安碑林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規劃總院牽頭與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共同實施的西安碑林博物館文物防震預防性保護項目,為200余方高風險珍品石碑文物定制配置防震平臺,運用航空科技助力西安碑林博物館石碑文物防震保護。
守正創新,穩碑御震
西安位于汾渭地震帶上,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強烈地震,明朝嘉靖年間發生的華縣8級地震曾給碑林的石碑帶來過很大破壞,國保石碑文物的防震是文物保護的重中之重。
“開成石經”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國寶文物之一。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規劃總院西安碑林博物館文物防震保護項目團隊(以下簡稱項目團隊)利用成熟先進的重型文物一體化防震關鍵技術,在提升展示效果的同時,分兩期完成“開成石經”聯排石碑及其他單體石碑的防震保護。此次保護是自1937年梁思成先生對“開成石經”進行技術保護以來,又一次利用當代最先進的減隔震技術對國寶石碑進行技術保護。
國寶文物“開成石經”
西安碑林博物館文物防震預防性保護一期項目主要針對國寶文物“開成石經”開展防震保護,項目團隊從“開成石經”的本體直接風險,展廳的間接風險和次生風險三個層級進行全方位的防震保護,提升“開成石經”的防震安全性。
定制文物防震設備
二期項目完成包括二展室“清刻《孟子》專題展”,三展室內隋《孟顯達碑》,唐《道德寺碑》《李暢碑》等歷代碑刻,新館區《昭陵六駿》《大秦景教流行碑》等三大展區共80余方大型珍品石碑文物進行防震能力提升,定制化配置專用的文物防震設備。
技術集成,固碑新措
對于碑身存在斷裂的石碑,在為石碑配置專用文物防震設備的基礎上,項目團隊采用不侵入文物本體的碑刻拴綁結構加固技術,替換原有石碑周邊角鋼支架,顯著提升碑石防震安全性能及展示效果。
斷裂石碑栓綁技術
針對博物館館舍結構及重點文物研發了防震安全監測系統,項目團隊實現文物及環境振動數據的實時監測,為防震設備維護保養及防震能力持續提升提供數據支撐。
長效提升,安碑靚展
通過前后兩期文物防震預防性保護項目的實施,切實提升西安碑林博物館石碑文物的防震安全性,解決了重型文物一體化防震設計及應用的關鍵技術難題,填補我國重型文物防震保護的空白。項目團隊以“科技賦能文物安全”為使命,依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規劃總院文物防震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運用航空技術助力國家“文化自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