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5月18日電(記者陳愛平)今年“中國旅游日”到來之際,上海迎來一個有1200余名成員、主要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入境會獎旅游團。成員們參加會議、研討、考察之余,漫步上海街區、品美食、購物,大贊短短幾天,已深深愛上了中國城市。
俄羅斯游客桑皮爾、達莉婭夫婦根據網上的攻略,前往外灘、豫園商城,南京路步行街、上海中心大廈等地標觀光,品嘗小籠包、炒面、炒飯等中國美食,并被泡泡瑪特店里“拉布布”系列盲盒吸引。桑皮爾期待:“下次希望帶上兒子一起來看看!”
今年以來,上海乃至全國入境旅游市場持續升溫。一方面,背著旅行包、拖著行李箱的自由行游客遍布各大城市街頭,一方面,會獎旅游團紛至沓來。
“入境會獎旅游增長,既受益于中國免簽、支付、退稅等一系列便利化政策落地,也折射出中國與全球各國經貿往來、民間交往的活躍。”上海市旅游行業協會會獎商旅分會秘書長靳苓介紹,會獎旅游團往往對交通、住宿、展館、商旅服務等有著較高的要求,旅游者一般是來自各行業領域的精英人士,消費能力強,注重文化體驗,這也是展示中國城市形象的良好契機。
中國旅游研究院《中國入境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24》介紹,中亞、中東歐、拉美等“新興”市場頗具開發潛力。多家提供定制、主題線路產品的旅行商在該院調研中表示,預計2025年將接待更多來自上述地區的入境游客,并計劃進一步拓展這些市場的業務。
5月18日,外國游客自上海出發前往西藏旅行。新華社發
入境游客“走”得更遠。18日,67名來自日本、阿根廷等國家和地區的外國游客前往西藏。抵達后,他們將探訪卡若拉冰川、布達拉宮、大昭寺、八廓街等地。
外國游客追求更深度、多元的旅游體驗。在購物方面,除了經典的茶、旗袍、美食等,許多外國游客對琳瑯滿目的“國潮”文創產品愛不釋手。在體驗方面,除了游覽江南園林豫園,漫步街區探訪石庫門等特色建筑,到本幫菜館品嘗美食,還通過穿漢服,學習茶藝、書法、武術,走進特色市集等,了解本地人日常生活狀態。
近日,波蘭游客一行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學習中國傳統書法。新華社發(嚴莉燕攝)
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近60名波蘭團隊游客跟隨書法指導老師了解中國“文房四寶”的制作方法,學習用毛筆書寫漢字,還參觀了最新攝影展及非遺市集,了解上海各級文化館服務內容、工作職責。
順應入境游市場變化,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根據游客“畫像”,調整和優化文旅服務,包括增加多語種的上海文旅地圖、資源手冊供給,攜手各區、各部門推動文旅商體展各業態融合,讓入境游客可以“絲滑”前往市民生活場景。
作為入境游客“必打卡”的目的地,上海市黃浦區文旅、商務部門聯合推介旅游線路,在串聯起豫園商城、外灘、南京路步行街、新天地等經典地標同時,特別推薦支持離境退稅的商場、有著豐富夜間活動的街區等。
放眼全國,越來越多外籍游客在社區、街道、菜市場、文化館中,與當地居民暢談;越來越多外國博主將“中國游”視頻、中國居民生活日常發布在社交平臺上,為入境游客提供豐富“攻略”。
“外國游客在中國看山水、看風光,也體驗著中國人的美好生活,了解中國城市,從而感受‘更加真實的中國’。”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