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李慶都 通訊員 鄧美平 鄒方雨
5月19日,第十八屆夏津黃河故道椹果生態文化節舉辦。本屆椹果生態文化節以“暢游故道桑海 共赴美好旅程”為主題,是“5·19中國旅游日”德州市主會場活動。
當椹果變成網絡流量,向往轉為旅行訂單,傳統文化就成了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以2025山東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為指引,依托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這一全省唯一“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特有資源,本屆椹果生態文化節策劃了影旅、興業、才聚、成果四大篇章,集文旅線路推介、郵文化展、文創產品展、書畫攝影展、非遺展演、電商直播等20余項特色活動,全方位激活文旅消費市場。
自2008年以來,夏津已經連續舉辦18屆椹果生態文化節,以樹為媒、以果傳韻、以節聚才,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推動文旅消費擴容提質增效。椹果節已成為展示夏津對外形象、傳承歷史內涵、助推經濟發展的綜合性“文旅盛宴”。
夏津深耕農文旅融合,依托“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和黃河故道生態資源,“文化+”融合創新深入推進,創新實施黃河故道梨花節、槐花節、椹果生態文化節“三節聯動”特色活動,打造“春賞花、夏采果、秋研學、冬民俗”四季文旅品牌。文化消費新產品、新服務、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數字化、融合化、體驗式等特征突出,推出集觀光、休閑、文化體驗為一體的文旅線路,打造‘消費+文化+服務’的全鏈條場景,推出“德州旅游智慧導覽系統”及夏津6條涵蓋田園觀光、休閑養生、采摘露營、文化體驗的旅游線路,切實推動游客“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一季度全縣接待游客51.33 萬人次,實現綜合旅游總收入 2.99 億元,帶動農產品銷售、鄉村旅游收入雙提升,以文旅融合新業態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椹果節折射的“文化+”創新路徑,既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也涌現出文旅消費的升級動能,也啟示著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深層邏輯。以古桑文化為靈感,首次引入AI服裝設計邀請賽,結合現代科技,賦能產業升級。現場揭牌的“故道青年創客聯盟”“校企合作研發(實訓)基地”,更彰顯出夏津在人才引育、產學研合作方面的創新布局。打造“影視+農文旅”深度融合的全生態產業鏈條,利用德影城獨特“夏津場景”講好“夏津故事”,通過影視宣傳夏津文旅資源、產業資源、人文自然風光。
人文與經濟共生共榮,啟示發展之道。推動AI 技術在紡織產業場景的應用,助力夏津紗線實現“紗線—面料—成品服裝”的全鏈條整合,提升“夏津紗線”品牌附加值和市場影響力,夏津聯合中國紡織規劃研究院、北京服裝學院、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以及行業頭部企業桑莎集團,依托凌迪數字科技,啟動“首屆‘桑莎杯’AI 服裝設計邀請賽”,邀請賽將以“科技、時尚、綠色、健康”為主題,深度鏈接產業上下游資源,全力為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