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還能撐多久啊?這個話題我在網上看到過。我覺得大家有這個顧慮,是因為支付寶除了付錢,好像其他沒什么用。但支付寶最近也發生了很多令人驚喜的變化,它已經不再是我們熟悉的支付寶了。
你比如說,你點開支付寶,中間有一個叫短視頻的,跟抖音一樣。過去叫生活號,前幾年,后來大概是10億補貼這些達人和短視頻搬運工,目前的流量也一般。
第二個就是從去年開始推出的碰一碰支付。也是去年花了大概幾十億的補貼,短期內形成了一定的市場。但是商家和用戶其實都不太買賬,就很擔心補貼一旦歸零,因為支付工具的這種微創新沒有核心的差異化優勢。
第三個就是你打開好友,你會發現除了轉賬以外,還有一個語音通話的功能。這個語音通話功能唯一跟微信區別的就是能夠顯示對方的真實姓名,據說是防詐騙用的。
第四個就是你點開掃一掃的時候,旁邊還有一個叫探一探,探一探實際上就是跟淘寶的AR視圖有點類似。這個我也用過了,但是功能也很雞肋,基本上沒什么太多的價值。
第五個就是消費圈,類似于餓了么和美團的本地生活、團購和外賣的業務。我看里邊的流量也非常一般。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微創新,但是你發現沒有?這種不斷把各種社交、短視頻疊加起來,它越來越像微信,就是各種功能大雜燴,把整個的應用界面復雜化。
所以我經常講,支付寶這種碎片化的更新,特別像巨人的踟躕,沒有C端思維,沒有用戶體驗。當然,支付寶為什么這幾年要做這么多功能的更新迭代?其實背后一定是有它自己的隱憂。
比如第一個,支付寶從無實控人以后,獨立經營、獨立核算,就是阿里分開以后,其實其他體系都靠不住了,因為支付寶只能靠自己。但是過去像這種花唄、借唄這種經營業務出現斷崖式下降以后,它的生存壓力會非常非常大。所以說它會需要一些新的業務來支撐。
第二個我覺得缺乏C端活躍,有一種焦慮。支付寶現在全球大概有12億的用戶,但是他每天的日均用戶的使用時長只有10分鐘,微信是86分鐘,那抖音啊什么的更長了。所以相對來講,使用頻率太低。那比如我們經常檢測的時候,經常會提示支付寶是閑置APP。
第三個淘寶也支持微信支付。所以這個對于支付寶整個的市場份額打壓還是蠻大的。微信的線下支付的市場份額其實已經超過了支付寶,特別是在西部和西北地區,以及偏遠地區,絕大部分還是用微信支付。所以整個支付寶的電商生態的壁壘被打破了,核心優勢就基本上很弱很弱。
當然在當下的這個環境里面,我覺得創新本身并沒有錯,但是一定是在體系外。你把整個所有的功能都堆積在一個APP里面,就像一個大會餐,太缺乏這個C端的體驗感了。
所以當年就像抖音一樣,如果在今日頭條內部進行孵化,我相信不會有今天的抖音或TikTok。不轉型就是等死,轉型就是找死。我覺得對任何企業一樣,對支付寶也一樣,可能這就是對支付寶最嚴峻的轉型考驗。支付寶雖然引領了一個時代,但我覺得千萬不能發展成一個被時代遺忘的巨人,這個太恐怖了,太可惜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