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第15個“中國旅游日”,由黔南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組織的以“觀天探地?花漫黔南”為主題的民族特色方陣,于5月18 日驚艷亮相 2025 貴州民族團結大巡游現場。本次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方陣集結了布依族、苗族、水族、瑤族等多民族成員,面向全州各縣市的文藝愛好者、非遺傳承人、學校師生等群體進行招募,組成了一支130人的巡游隊伍,在貴州民族團結大巡游路線上,生動演繹了黔南自治州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絢麗畫卷。
作為多民族聚居的璀璨之地,黔南自治州擁有“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荔波、“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3張世界級旅游名片。同時,“筆尖上的水書”“舌尖上的毛尖茶”“指尖上的馬尾繡”也是黔南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當民族風情的絢爛、天文科技的震撼與生態秘境的秀美在此交織,黔南自治州以民族巡游大聯歡活動為契機,以水族文化的“神秘、時尚、高顏值”為撬動點,融合非遺元素與現代創意,打造了兼具文化辨識度與視覺沖擊力的移動展示窗口,正向全國觀眾遞出一張“綠博黔南 康養之州”的品牌名片。
“五一前我們就開始籌備策劃,黔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此次民族團結大巡游活動,對我們州文旅局組織實施巡游工作提出了明確的指示和要求,希望通過這次民族團結大巡游活動,向外展示黔南文化旅游新形象。” 黔南州文旅局此次大巡游負責人表示,在服飾道具的設計方面,也充分展示了黔南特色文化元素,包括州花“刺梨花”、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韋桃花繡制的馬尾繡品“百鳥圖”、水族馬尾繡、布依族楓香染等民族服飾。其中,最亮眼的是宇航員扮演和平塘“中國天眼”模型,以及貴州的又一個“村”字號品牌 ——“貴州村馬”。
據介紹,本次黔南自治州方陣由布依族《花棍舞》、苗族《踩堂舞》、水族“貴州村馬”、多彩民族花漫黔南展示隊伍共同組成。方陣表演的節目以布依族、苗族、水族、瑤族等黔南自治州世居民族的特色舞蹈為基底,融合各民族傳統元素,通過絢麗的服飾、歡快的節奏,呈現出各民族和諧共生的生動畫面。眾人同唱《好花紅》,同心共筑中國夢,舞動黔南山水情,歌詠中華一家親,在歡騰的舞步與激昂的旋律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綻放出民族團結進步的燦爛之花。
巡游隊伍中,水族“貴州村馬”方陣最為吸睛。53人組成的水族方陣堪稱“移動的文化展廳”,旗手引領著圖騰裝飾的模型車徐徐前行,水王水后身著華貴馬尾繡服飾巍然立于車上。隨行隊伍載歌載舞,展示著各種非遺技藝,通過“水族流動”的場景,讓千年技藝在巡游中煥發新生。
布依族《花棍舞》隊伍則以嵌銅錢的彩棍劃出傳統韻律。20名布依族少女手持花棍輕盈起舞,以手腕繞花的獨特技法,演繹出他們歡慶豐收、歌頌生活的美好祝愿,體現了布依族兒女勤勞、好客、純樸等品質,以及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展示了布依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
在苗族《踩堂舞》方陣中,苗族青年在蘆笙渾厚音色的伴奏下,吹奏著蘆笙引領踩堂舞隊列旋轉跳躍。30 名舞者手拉手圍圈躍動,銀飾隨舞步叮當作響,重現千年祈福儀典,體現了苗族對祖先的緬懷和對自然的敬畏,同時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方式。
壓軸的多彩民族花漫黔南方陣,由 27 人組成 “文化萬花筒” 隊伍。在這個隊伍中,布依族的靛藍、苗族的銀飾、水族的馬尾繡、瑤族的紅瑤服飾、毛南族的織錦交相輝映,更有“中國天眼宇航員”等元素驚喜亮相,串聯起 “自然奇觀 + 民族風情 + 科技魅力” 的立體圖景,將黔南自治州各族兒女團結奮進的時代風貌展現得淋漓盡致。
活動現場,來自廣州的游客李肖玲舉著手機全程跟拍,她感慨道:“沒想到民族服飾與巡游表演能結合得如此震撼,特別是水族方陣的儀式感,讓人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古老文明的傳承。這樣的文化展示太鮮活了,讓我想立刻買一張去黔南的車票,親眼看看‘中國天眼’的震撼,摸摸馬尾繡的紋路,聽聽蘆笙在山水間的回響。”
本次巡游不僅吸引了沿線數萬市民駐足觀賞,更通過全國直播向觀眾呈現了“中國天眼”故鄉的獨特魅力。黔南自治州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深挖“綠博黔南 康養之州”文化內涵。接下來,將組織媒體達人實地前往黔南自治州,帶游客探訪三都怎雷村寨、平塘天坑群等小眾秘境,解鎖更多“藏在深閨人未識”的生態人文瑰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