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5月18日電(記者尹思源)在第七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上獲評“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后,今年6月即將邁入不惑之年的李代立有了新的工作目標——要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的殘疾人走上合適的工作崗位。
李代立是天津市寶坻區殘疾人勞動服務所的一名干部,作為一名二級肢體殘疾人,他在這項“春天的事業”里奮斗了17年,成了當地許多殘疾人心中的榜樣。
“在剛剛遭遇意外的時候,我完全沒想到能成為今天的自己。”李代立出生在寶坻區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上小學時,他遭遇了一次意外電擊事故。事故奪走了他的左臂,右手手指也只能蜷曲,失去了部分功能。
意外發生后的李代立一度陷入了痛苦和絕望的情緒中,覺得成為殘疾人是一件讓人自卑的事。“但沒想到,不僅我的父母和老師,學校的朋友們也沒有因為我的樣子疏遠我,慢慢地我振作起來,努力和命運抗爭。”
一件“小事”讓李代立記憶猶新。康復初期,在學校上廁所成了他最頭疼的事。“冬天厚重的衣服穿脫不方便,在學校我不敢喝水,一直憋著不去衛生間。”有一次實在忍不住,李代立向同桌求助。沒想到同桌立刻陪著他上廁所,還幫他仔細整理好衣褲,告訴他“以后有事盡管叫我,不用不好意思”。
“事后我才知道,班主任老師早就跟同學們打好了招呼,要多關心照顧我。”李代立說,如今回想起這些暖心瞬間,仍然會心頭一熱。
沒有靈活的手,他就用牙齒咬著穿衣服;手指動不了,他就把鉛筆綁在殘指上練習寫字……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努力、一次次進步,李代立不但生活能自理,還掌握了騎自行車等技能。
“同學們的悉心幫助、老師們的默默關懷、家人們的細致照料支撐我走出困境,大家在生活上幫了我很多,我就希望能更努力些,將來能有機會回報他們。”后來,李代立成功考入北京化工大學,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
“在大家的幫助下,我順利考上大學,找工作時我就希望能幫助更多的殘疾人朋友。”2008年,他順利考入天津市寶坻區殘疾人勞動服務所,走上了助殘的道路。
李代立(左二)在參加助殘活動。新華社發
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志愿服務、殘疾人就業……在十多年的殘疾人工作中,各個工作崗位上都有李代立揮灑汗水的身影。
他牽頭建立了區困難殘疾人需求數據庫,通過調查研究和數據分析,精準識別殘疾人需求,提升了救助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了保障寶坻區殘疾人各項補貼及時、準確發放到位,他經常加班加點。“天津市惠民惠農‘一卡通’服務平臺上,涉及寶坻區殘疾人的發放數據有7.4萬余人次,需要逐項填寫、逐一核對,負責這項工作的李代立一直很細致,實現零差錯。”寶坻區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張昆河說。
殘疾人政策涵蓋的范圍廣、種類多,每接觸一項新的業務,都需要認真從頭學起。李代立利用業余時間查閱各類材料,把各項惠殘政策的條件、標準、流程熟稔于心,成了大家的“政策顧問”。殘疾人家屬張蘭芝說,很多家屬都知道,有什么不懂的“就問李代立”。
“作為一名殘疾人,我知道殘疾人需要什么樣的幫助和鼓勵,這次接受表彰既是對我過往努力的肯定,也是對我未來工作的激勵。只要我還有能力,我就會在助殘事業的道路上繼續‘奔跑’下去。”李代立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