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駐馬店等地現青麥搶收,麥粒泛青引擔憂。
作為全國小麥第一主產區,河南本應麥浪金黃盼豐收。可自4月起持續高溫少雨,氣象干旱迅速蔓延開來。到4月19日,全省40%的縣出現重度以上氣象干旱。
駐馬店確山縣農戶視頻里,5月12日路邊已曬成片麥粒。
15日有農戶怕21日降雨,搶收未成熟小麥,麥粒泛青。
南陽唐河縣的王先生種了100多畝麥,干旱讓他犯了難。
他靠抽地下水灌溉,澆過的麥子長勢還行,不澆的不行。他發現身邊已有農戶因旱情,提前收割未完全成熟的小麥。
洛陽市農業農村局說,這是極特殊情況,多是旱地早熟麥。確山縣農業農村局也表示,目前零星農戶收割,大面積還得等。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兆榮指出,提前收麥原因不少,各有考量。
但灌漿期青麥收割不劃算,產量品質都會受影響,得不償失。
老鄉們心里急啊,誰不想等麥子熟透了再收?可天公不作美。持續干旱下,有的麥子提前發育完成,不得不提前搶收止損。
也有農戶擔心降雨一來,麥粒發芽霉變,損失更大,兩難選擇。
面對旱情,河南各地沒閑著,積極行動抗災保豐收。
調配灌溉設備,南水北調工程補水,能想的辦法都用上了。大家密切關注天氣和小麥長勢,就盼著把損失降到最低。
這次青麥搶收現象,給咱敲響了警鐘,氣候變化影響真大。極端天氣越來越多,農業生產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覷。咱得重視農業基礎設施,多投入水利設施,改善灌溉條件。
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培育耐旱作物品種,提高抗災能力才行。糧食安全是大事,每一粒麥子都來之不易,關乎咱的飯碗。
可這里面也有不少疑問,提前收割的產量到底減多少?
農戶的損失怎么補?后續收購價格會不會受影響?這些都牽動著老鄉們的心,也需要各方多關注多解決。
農業靠天吃飯,但咱不能只靠天,得把主動權攥在手里。加強防災減災措施,讓咱的農田更抗造,老鄉更有底氣。
希望這次旱情能挺過去,夏糧豐收還是大家最大的心愿。關注天氣變化,及時應對災害,咱一起守護好“中原糧倉”。
以上信息供參考,具體情況以當地實際為準,祝老鄉們豐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