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氣溫攀升,在廣西南寧市隆安縣丁當鎮的藍莓種植基地里,一排排溫室大棚整齊排列,工人穿梭于果樹間,輕剪枝頭果實,放入篩果器中分裝。
樹葉之下,滴灌管道如毛細血管般延伸至每一株藍莓根部。這里的藍莓被“數字大腦”全天候守護——土壤墑情、溫濕度、根系生長狀態等數據經過一個個探頭采集后,實時上傳至云端,經AI系統分析后,自動生成灌溉和施肥策略,農戶只需輕點手機屏幕,便能完成過去需要數十人協作的復雜管理任務。
工人正采摘藍莓。(受訪者供圖)
捷佳潤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興杰介紹,近年來公司深耕數字農業與智能水肥一體化領域,運用互聯網、物聯網、AI大模型等前沿技術,為農戶提供從“田間”到“舌尖”的全鏈條解決方案。“我們還在廣西河池、來賓等地建立了超千畝的藍莓種植基地,采用溫室大棚無土栽培技術,通過氣象站、土壤墑情儀、植物生長記錄儀等先進設備,以及智能水肥一體化管理系統,實現了藍莓種植的精準化和智慧化。”
當“依數定策”逐步替代傳統的“觀云識雨”,農業生產正邁向更加精準高效的新模式。不久前,廣西發布有關實施意見,明確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場景,實施新一輪科技“尖鋒”行動,加快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
在崇左市江州區新和鎮的“數字農場”中,蔗苗正茁壯成長。小型氣象站、蟲情監測系統和土壤墑情自動監測站等設施正實時收集各項數據。
廣西泛糖數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數字農業部總經理覃寧說,農場的水肥一體化系統覆蓋每一株甘蔗,灌溉、施肥、打藥,通過一個智能終端就能完成。借助先進的農業科技,企業將甘蔗畝產量提升2噸以上。
在柳州市鹿寨縣鹿寨鎮獨羊村,養殖戶使用智慧養殖系統,可實現自動控溫、控濕,一鍵投料、喂水,減少了蛋雞的病害,提高了生產效益。
在來賓市興賓區新三智慧農業小平陽示范基地,各類探頭在收集蔬菜生長數據。新華社記者農冠斌 攝
在來賓市興賓區新三智慧農業小平陽示范基地,工人們每天只需按照設定的任務執行施肥、養護等作業,就能打理好蔬菜種植。“在這里,農業‘小白’也可以種出好蔬菜。”廣西來賓新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黃錫強說。(記者農冠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