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剛過,長江中下游的農民望著陰云密布的天直皺眉。
副熱帶高壓像黏在天上的漿糊,把梅雨季生生拉長到38天。南京郊區老張還記得去年麥地里的慘狀,金黃麥穗泡水里長出綠芽。“收割機下去直打滑,麥粒發芽率超50%,磨面蒸饃都不用酵母。
”老張直嘆氣。老輩人常說“芒種逢雨麥難收”,今年這話應驗了。農技站專家背著設備進村,田埂上圍滿眉頭緊鎖的農戶。
“水稻插秧后田里別積水,水深超5厘米根要爛,得挖溝排水。”專家扯著嗓子喊。安徽蕪湖的老陳帶著工人連夜干,二十多臺抽水機突突突響了整宿。
“半干濕才是好墑情,比伺候月子還得細心。
”老陳抹著汗盯著排水溝。城里的主婦們也沒閑著,衣柜里除濕袋換得比換季衣服還勤。
南京李女士對著長綠毛的羊絨大衣直心疼,去年沒封真空袋吃了大虧。“干洗店老師傅說要放變色硅膠,這回可記住了。”她邊裝袋邊嘟囔。
上海電器賣場里,烘干機專區圍滿詢價的人,6999元的進口款半天搶光。銷售員悄悄說:“梅雨季前準漲價,現在預訂還送羊毛球。”蘇州的周女士家里擺著三個濕度計,摸出手機展示實時曲線。
“中午11點到3點開窗最好,朝南窗戶得等水汽蒸發了再開條縫。”她分享著經驗。
醫院里風濕科診室擠滿人,王大爺揉著膝蓋苦笑:“老寒腿比天氣預報準。”墻上貼的就診指南寫著:備個溫濕度計,衣柜里潮氣超75%就得留神。
財務室的小劉有套搶救文件的法子,空調出風口吹受潮報銷單挺管用。
“去年救下3本憑證,現在抽屜里全是除濕盒。”她指著干爽的文件柜。
城市排水系統也在應戰,武漢35個易澇點標紅,泵站換上大口徑水管。“小時雨量超50毫米就得啟動移動泵車,排水像和老天賽跑。
”負責人說。無錫的美食博主小林在直播間教防潮,花椒八角密封袋套真空袋保存。“去年十三香結成塊,拿錘子敲都不動,可別學我。
”她展示著過往慘狀。電商平臺數據顯示,江浙滬除濕商品搜索量暴增,除濕盒評論區全是主婦反饋。
“兒童房三天吸滿水,衣柜得鋪五袋才敢收衣服。”留言看得人直皺眉。
南京交警發提醒,高架橋和隧道口易打滑,4S店修車排隊到馬路上。鈑金師傅搖頭:“水滑撞車的多,昨天剛換了四個安全氣囊。
”皮膚科診室里,小陳指著脖子紅疹嘆氣,穿了沒烘干的襯衫后背像砂紙。醫生叮囑:“貼身衣物得烘兩小時,洗衣機脫水后還有三成潮氣呢。”蘇州園林給古建筑裝了溫濕度監測,三百年紫檀家具享著恒溫待遇。
普通家庭也各顯神通,電子防潮箱護相機,石墨烯鞋墊祛濕,寵物窩都有除濕墊。
我個人覺得,老辦法搭上新技術,才是應對梅雨季的硬道理。“濕黃梅,爛谷場”,這話在安徽蕪湖的稻田里正應驗,可辦法總比困難多。
眼下該清溝渠、備烘干設備,農技站電話24小時在線,有難題別拖著。這場和潮濕的持久戰,考的是咱的耐心和法子,誰還沒點防潮絕活?
記住了:溝渠通了苗不澇,衣物干了人不躁,提前準備錯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