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了幾千億,還沒修完一條街?沙特的未來城大概是要爛尾了!
2017年,沙特王儲本·薩勒曼站在全球媒體和投資人面前,激情澎湃地講了一個沙漠烏托邦的故事。
“我們要建一座未來之城,170公里長,零碳排放,全自動駕駛,連窗戶都能自己調節陽光!”
城市沒有公路,完全由高鐵連接。出租車在天上攬客,沙漠在夜色下閃閃發光。這里還有侏羅紀公園版的機械恐龍島,世界最高建筑吉達大廈,以及巨大的人工月亮和機器人女仆。關鍵是,整個電力完全由清潔能源驅動,甚至要用地球工程來控制城市里的天氣系統。
你也可以理解為,他想搞一個現實版的《銀翼殺手》+《黑鏡》,還會來點迪士尼的元素和體驗,主打一個科技含量爆表、零排放和全自動化管理。
為了體現未來感,這座城市不搞圓的,不搞方的,就是在沙漠里畫了一條線,從紅海沿岸一直延伸到沙漠深處,兩側是鏡面建筑,就像一部高配、滿血的城市iphone,不是修個開發區,而是重新定義“城市”這兩個字。
項目啟動時,官方給出的預估投資是5000億美元,2030年完成第一階段住進去150萬人。這是個啥概念?相當于用埃及2023年的GDP,在北京三環蓋出兩個CBD。
但時間快進到2025年,現實情況可要比王儲的PPT骨感多了。
NEOM最早從2021年開始動工,但在沙漠里起高樓,哪怕是最簡單的樁基施工,也要花大價錢運水、運電、運輸設備。
另外就是王儲的PPT太超前了,劇本寫的是空中出租車和AI市政系統,但現實連供電線路和生活用水都沒鋪好。比如,他們規劃中用的是100%可再生能源,但2024年沙特全國的可再生能源占比還不到8%,這跟開局就是賽博朋克,差的那是相當遠。
2023年,項目就開始傳出:地質太差,施工太慢,資金調度困難。到了2024年,有報道說施工方已經把節奏放慢并開始縮減規模。
到了2025年初,這條線只修了2.4公里連原計劃的1%都不到,從衛星圖上去看還以為是個廢棄工地,實地跑過去更像個沙漠版的雄安樣板間,還是沒完工的那種。
更魔幻的是,這條線(The Line)原計劃到2030年住進去150萬人,目前已經下調到30萬,連零頭都不到。
這不是什么未來之城,是未來村之村口。
大家要知道,NEOM可是王儲的宏大愿景,也可以看作國家轉型的重大戰略,那為啥這個大號iPhone只修了一個縣城的長度,就感覺要爛尾了呢?
答案其實非常簡單,王儲的理想在沙漠中狂奔,但卡里的余額已經不支持這么燒錢了。NEOM能不能修起來靠的不是技術,而是石油。準確地說,是石油帶來的財政盈余。
過去幾年,沙特靠著高油價、阿美上市以及全球通脹的三重加持,手里錢多得沒地方花。但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國際油價一路下滑,沙特的這張大金卡也就刷不動了。
咱們可以看幾個關鍵數據:
2022年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突破了120美元/桶,沙特的石油收入增長了53%,政府手里多出來276億美元。
到了2024年,油價跌到了70美元上下,甚至一度逼近60美元/桶,沙特的石油收入同比下降12%,財政赤字擴大到308億美元。
更麻的是,沙特阿美2025年一季度的利潤只有260億美元,同比下滑4.6%,是連續第三個季度在下降。
你可能覺得260億還挺多的,但要知道,NEOM這種項目可不是按“億”來花,而是按“千億”在燒。阿美是沙特的印鈔機,它賺的錢直接劃到國家財政的賬戶里,阿美利潤下滑也就等于國家開支削減。
2025年,沙特政府的財政赤字將達到268億美元,約占GDP的2.3%。如果油價還是不漲,那這個缺口就會繼續擴大。
而NEOM這種項目不是短期投資,一燒就是上千億,回報周期至少在10年以上,不開工就等于錢白花,一開工就是按秒燒錢。
一邊是財政預算缺口,一邊是未來城的無底洞,如果你是王儲怎么選?
有分析稱,如果沙特要維持現在的生活水準,那油價就得至少在85美元以上,而現實卻是,石油價格長期維持在60美元附近,連70美元都成了一種奢望。
這就像一個習慣了每天吃鮑魚、海參的富豪,如今螺獅粉都吃的肉疼,所以原本靠石油分紅的社會福利要削減,靠政府兜底的就業崗位要縮編,土豪行為和夢想投資都得使勁往下砍。
于是,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個未來項目停了,沙特的整個財政系統都要對現實讓步。NEOM難產不是技術不行,而是地主家的余糧,真不夠用了。
如果只看PPT,小薩勒曼的轉型思路堪稱完美,沙特不想靠賣油過日子,那就要讓科技、旅游、金融、娛樂、新能源這些行業撐起國家門面。
但問題是,王儲的操作太激進,翻車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NEOM早期確實吸引了不少國際巨頭捧場,但后續因為工期一再拖延,多家機構開始撤資、暫停合作,甚至投訴沙特拖欠尾款。
其實大家不是不想干,而是NEOM越來越像個技術拼圖+預算黑洞,很難評估商業回報。
另外,王儲說項目能帶動百萬就業崗位,但現實卻是,沙特的年輕人躺慣了,不愿意干臟活累活,項目中的大多數崗位外包給了印度、孟加拉和菲律賓勞工,結果本地人還是沒工作,青年失業率始終維持在30%以上。
這就非常尷尬了,等于沙特用國家級工程燒錢,養活了一大批的外籍勞工,根據沙特給出的數據,2023年非沙特籍勞動力在建筑行業的占比高達89%,等于讓東南亞的包工頭集體出海了。
而且,沙特的本地教育系統以宗教、法律、文科生為主,實用型人才不是短缺,是極度型短缺,你讓一個只會念經的文科生修電網、寫算法,還不如讓馬斯克的機器人用手去搓火箭。
2023年,NEOM還爆出來強拆內幕,起因是當地一個名叫胡維塔特的部落多次抗議拆遷,然后就出現了當地老百姓被捕、被槍殺的新聞,甚至還引起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介入。
要知道,國際資本可不是只看回報率,他們還要評估投資形象和風險指數,當一個項目被打上強拆標簽,很多機構寧愿選擇新加坡、阿布扎比,也不愿意沾上人權糾紛的這趟渾水。
王儲本來是想帶著大家奔小康的,結果一通操作下來,硬是把國家打造成了高科技外殼+傳統鐵腕的雙負面形象。
說到底,轉型不是換LOGO,你要能造血、能吸氧,關鍵是自己還能跑得起來。
而沙特目前的經濟結構大致可以概括為,石油+財政補貼+國企主導,私營經濟占比低,民眾對政府的依賴高。2023年沙特的非石油部門在GDP中的占比過半,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靠政府采購、項目驅動起來,不是市場的自然增長。
你說要轉型,但模式還是蘇聯的那套,也就是頂層設計和現實基礎完全錯配,光靠燒錢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那朋友們可能會問,如果NEOM真成了爛尾工程,那沙特的情況會有多嚴重呢?
要知道,NEOM不是個普通工程,是沙特2030愿景的門面。
這個項目承載了國家轉型的宏大敘事,一旦黃了,那最先崩掉的不是沙漠里的地基,而是資本對封建王爺們的投資信仰。
你想啊,誰會愿意把幾十億美元投給一個,上一波還在停工談判的國家?哪怕沙特的石油儲量再大,如果信用破產,那誰還敢把錢借給他們。
NEOM是燒錢工程,更是個融資工程。前期靠國家出資,中期靠債務維持,也就是沙特需要發行國債、建立投資基金、引入外部資本,才能維持項目的持續推進。
這套邏輯成立的前提是,投資有預期、項目能回本,一旦市場認定不成立,那融資渠道也就崩了,沙特借錢成本上升,投資壓力開始變大,最終會反噬整個國家的財政預算。
更不要說,沙特現在不只是要填NEOM的賬,另外還有好幾個項目在同步燒錢,比如紅海新城、Qiddiya娛樂王國、利雅得地鐵系統,個個都是千億規模起步。
NEOM要是雷了,不只是國家面子問題,更是集體夢想的破碎。
沙特目前35歲以下人口占比超過了60%,失業率常年保持在30%左右,很多年輕人還指望著未來產業帶飛,以后再也不用過靠油吃飯的日子。
NEOM失敗約等于轉型失敗,年輕人的預期落空,王爺的基本盤也就不穩了。
說到底,沙特畫出的這條線,是一場以未來作抵押的財政賭博,它不只是個城市,更是一種國家敘事。
但問題出就出在,王儲選了一個地獄級難度,在最不穩的經濟大環境里又遇見了最會談判的懂王,干了一件燒錢最多、周期最長、回報最晚的事兒,還要趕在2030年強行露臉。
你也可以理解為國家版的中年危機,王儲的理想炫酷,但沙特的錢包吃緊。
NEOM的故事,聽起來像《頭號玩家》,但現實卻變成了預算失控指南。
真正的轉型,不是搞幾個會發光的建筑、拉一條直線就能實現的,是要讓普通人能找到工作、能養家糊口、能靠自己的努力跨越階層。
顯然,目前的沙特還很難做到。
此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