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自己的孩子嗎?當我敲下這幾個字的時候,我也問了自己。 有父母會說,我應該是愛的,但是一看到孩子就會不自覺地板著臉。你瞧,孩子放學回家,進門的時候,經常是被我冷冰冰地批評。你的衣服怎么沒有扣好?你怎么這么晚回來?好像他們總是不如我們的意,貪玩,不愛干凈,淘氣,不認真學習……只要不談這些,我就是愛他的。
所以,孩子好好做作業的時候,我是愛的;孩子沒有把屋子弄亂,沒有跟其他孩子打架時,我是愛的;孩子學習成績好的時候,我是愛的;孩子好好聽我的話的時候,我是愛的。
有一個孩子在日記里傷心地寫道:“ 我的媽媽說愛我,但是她每天都會催我,朝著我吼叫,雖然她每次都會跟我道歉,我也原諒了她,但我還是很傷心,只是沒有跟她說出來,我常常一個人躲起來偷偷哭。 我真的好懷念那個緊緊擁抱我,對著我微笑的媽媽。”
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孩子都有同樣的問題,可是那是每個孩子成長中都會出現的問題,只是我們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常常就用上了放大鏡。 孩子一旦出現不符合我們的期待的行為,我們就很容易生氣、傷心、失望。
長此以往,我們就形成了跟孩子相處的固定方式。 有些父母試圖用講道理的方式讓孩子聽話、用吼叫的方式讓孩子害怕,用忽視的方式讓孩子反省,只是為了讓孩子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當我們這樣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孩子感受到的是我們冰冷的語言,打著為他好的旗號,行使著做父母的權利,為了自己的面子和尊嚴讓孩子成為我們生命中一件物品,我們沒有真的把孩子當成一個人來看待。如果我們把孩子當成了一個人,我們不至于如此的簡單粗暴,至少你不會這樣對待你的領導。
回到生活中,講一個例子。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經常和孩子溝通,其實回想一下,基本說的也就是這些:“作業寫完了嗎?閱讀打卡了嗎?卷子做完了嗎?上課搗亂了嗎?”這是我們關心的事情。
可當孩子想跟你分享自己想說的話時,父母總是說很多道理,那么著急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那么著急要讓孩子走在自己認為正確的路上。
我身邊有一位媽媽嗓子啞了說不出話。這天,兒子放學回來說:“媽媽,今天老師批評我了,我再也不想去上學了。”這位媽媽很想批評孩子兩句,可是因為說不出話,只好干瞪眼。
兒子接著說:“老師說我的作業是抄同桌的,其實真的是我自己寫的,為什么老師看不到我的努力。”說著說著兒子委屈地哭了,媽媽沒辦法,只能默默抱了抱兒子。
兒子哭完,突然說了一句:“媽媽謝謝你。”她愣了一下,兒子又說:“謝謝你今天聽我說了這么多話,我一定會繼續努力的。”
媽媽沒有說一句話,只是默默傾聽,卻獲得了兒子真心的認可和感激。太多父母習慣了在家庭中發出自己的聲音,想方設法讓孩子聽自己的話。
其實,學會傾聽,而不是用語言和道理去說服孩子,我們就在孩子的內心種下了平靜和安寧的種子,孩子就有了前行的力量和勇氣。
一個沐浴在愛和接納里的孩子,才能生出無限的力量和勇氣,成長為一個內心有愛、眼里有光的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