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篇原創文章
你是否有這種體驗:每天上班焊在電腦前8~10個小時,偶爾爬兩三層樓喘得像跑了個馬拉松!
你是否親歷過醫生敲打著你體檢報告單上“中度脂肪肝”幾個字“恐嚇”你:“知道嗎?你每天黏在座位上的時間,比你睡覺的時間都長!再這么下去,小心血管里‘淤泥’越攢越多!”
久坐雖然不是咱的錯,但久坐的風險真真不是開玩笑!最近一項刊登在重磅國際期刊《Stroke》上,追蹤全美近700萬中風幸存患者的研究,用硬核數據揭開了一個真相:少坐多動,是最佳“續命良方”!
先上結論:
??每天黏在椅子上超過8小時的人,五年內死亡風險比勤快愛動的人高出近50%。
? 不過,有趣的是,另一群同樣久坐的“沙發族”卻活出了例外——他們每周抽出兩天晚飯后快走,死亡風險竟然與那些整天閑不下來的人持平。
我們一起來看看研究細節,保證不等看完你就會原地起立~
研究團隊把2007-2018年間全美中風患者的健康檔案翻了個底朝天。把每個人的久坐時間、運動習慣、體檢報告甚至死亡記錄拼接后,搭建成覆蓋697萬人的數據庫。重點關注兩類指標:
1?? 每天坐多久;
2?? 每周有沒有堅持快走/游泳這類“讓人微喘”的活動。
同時,排除掉所有干擾項,踢掉那些數據不全、有其他嚴重疾病的人,確保結論純粹反映久坐和運動的影響。
研究動態追蹤符合條件的患者長期的活動記錄(最長的跟蹤記錄跨越12年),再排除年齡、吸煙等干擾因素,最后計算出最關鍵的健康密碼,就兩個數字:150分鐘和8小時。
每周運動<150分鐘的中風患者中:
70.3%完全不做任何休閑鍛煉
42.3%的人每天久坐超過8小時
34.9%的人既沒有休閑鍛煉,還久坐超過8小時
上述生活方式的代價也是極具差異的:
每周運動量≥150分鐘的中風患者,全因死亡風險比不運動者低74%,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低74%;
每天久坐超過8小時的患者,全因死亡風險增加50%,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飆升61%。
最觸目驚心的結果還不止上述:那35%既不運動還久坐超8小時的人,死亡風險是“運動達標+少坐”人群的3.7倍,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2.3倍,非心血管死亡風險暴漲近3倍!
是不是覺得后背發涼?——久坐傷身,“罪證”實錘!
斜攤在椅子里的你,或許想說:憑什么龜類生物可以“靜態養生”頤壽萬年,我等多坐多躺會兒就得小命早衰?這不科學!
客觀點兒講,要想練龜息養生大法,首先得有人家龜這個物種的體質……咱們人類由于物種差異,暫時還不太適合跨物種龜式長壽養生法。基于人類兩足動物的獨特體質,當我們像雕像般靜止(久坐):血液循環會減速、肌肉細胞會集體躺平、代謝會逐漸紊亂,心肺功能會退化,血管內皮會長“銹斑”……并逐漸形成惡性循環:久坐加速身體機能衰退,機能衰退又讓人更不愿意動。
聽上去很絕望?別慌,有后悔藥!
運動遠比想象中更“聰明”
好消息是:研究中那些每天坐足8小時卻仍保持運動的人(只需周運動量≥150分鐘),死亡率并未顯著上升——證明運動是打破上述惡性循環的關鍵。
不論你是每天通勤多走15分鐘,還是午休時爬10分鐘樓梯,亦或邊追劇邊舉礦泉水瓶——這些被你低估的零碎動作疊加在一起,能輕輕松松實現周運動量≥150分鐘。而,只要持續給身體“續運動保險費”,就能激活抗衰老的種種,讓身體“重啟”,哪怕每天狂坐8小時~
想想看現在的中低風險理財收益率,能到4%就已經很難得。這么一比較,每周微喘強度活動量≥150分鐘的健康收益率可比理財收益高多了。
辦公室族的“救命碎片”
如果你是996標準牛馬,教你一招工位健身房改建措施:
給自己悄悄設個鬧鐘,每小時一次,強迫自己起來做5-10個深蹲;
把水杯換成小號,每次繞路去打水,增加行走量;
不憋尿——上廁所也是一種運動!
坐著抖腿(蹬縫紉機)——最高效的減脂動作(詳見鏈接:
研究證實,這種“見縫插針”式運動的累積效果,一點兒不比集中式運動差哦~ 改變,可以從“偷時間”開始。
生命的禮物 藏在細節里
健康,不一定非得是健身房里的咬牙切齒,也可以是等地鐵或電梯時的提踵、追劇時的踏步、甚至是晾衣服時的伸展運動。當我們為多活十年二十年糾結該買什么保健品時,身體真正渴望的,或許只是此刻離開椅子的那一點勇氣。
改變命運不需要驚天動地,當你讀完這段文字,不妨站起來伸個懶腰&拉伸片刻。二十年后那個還能四處游玩的你,大概會感激此刻這個小小的決定。
最后,附贈今日改命行動清單
設置手機每小時站立提醒
下班選擇步行/騎行1公里
今晚飯后和家人外出快走10分鐘
改變,從下一秒開始。
—— 全文終 ——
(文中用圖來自網絡)
記得給公號加 ??星標哦
否則可能隨時找不到我
遂謙碎碎念
說到底,生命在于運動
作者簡介
劉遂謙:澳洲DAA認證注冊執業營養師(APD),中國營養學會認證注冊營養師,澳洲DAA及中國營養學會會員,悉尼大學臨床營養學碩士研究生(MND),同時持有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兒科營養研究生課程證書,臨床營養師,科普工作者,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關愛孕產婦健康公益活動專家團成員,北京健康管理協會營養管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嬰幼兒輔食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Krause營養診療學》等譯著的翻譯委員,眾多雜志及媒體營養專欄作者,曾主編過五套母嬰類圖書,著有《寶寶喂養7堂課 告別焦慮從食育開始》一書。20年面對臨床老幼孕產病患,認定未病防治和心理支持,是醫者幫助和療愈的方向——科普之路,我們一起努力。
個人微信公眾號平臺:Liu_suiqian
參考文獻:
Yu C, Cao Y, Liu Q, et al. Sitting Time,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Mortality Among US Stroke Survivor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m the NHANES 2007 to 2018. Stroke. 2025;56:00-00. doi:10.1161/STROKEAHA.124.04967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