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福田區福田街道辦事處便民服務中心在政務服務中推出一項暖心創新:設立“鄉音服務窗口”,支持粵語、客家話、潮汕話、英語等多語言服務,為不同語言背景的群眾提供更高效、貼心的政務體驗,獲得市民廣泛好評。
在福田街道政務服務大廳,醒目的“鄉音窗口”標識格外引人注目。窗口工作人員用熟練的鄉音與群眾溝通,拉近了政務與民心之間的距離。一位正在辦理業務的市民藍女士告訴記者:“我平時習慣講客家話,工作人員一聽就主動用客家話跟我講,特別親切,感覺像在自己家一樣。”
據悉,福田街道毗鄰口岸,外來人口與老年人比例較高,不少市民不熟練使用普通話。為了讓群眾少跑腿、辦成事,便民服務中心推出“鄉音服務”舉措,通過語言貼近群眾、服務溫暖人心。窗口不僅配備熟悉本地方言、英語的工作人員,還結合業務導引、表格填寫等環節提供全流程語言協助。
福田政務大廳管理科科長任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從‘語言無障礙’入手優化服務細節,讓大家在這里不僅能辦事,更能感受到尊重與溫度。這是我們落實‘市政府一強四好一滿意’政務理念的重要舉措。”
這項服務自推出以來,在社交平臺引發熱議,有市民在“小紅書”等平臺分享體驗視頻,引發大量點贊與轉發。許多網友表示,這種“從細節打動人”的政務服務,體現了深圳城市治理的人性化與進步。
下一步,福田街道將繼續挖掘本地多元語言資源,持續擴展“鄉音服務”覆蓋面,在政務服務中探索更多“有溫度”的創新路徑,努力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零障礙”。
深圳晚報記者 雷海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