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如今的博物館正在積極適應變化,用可親可近的吸引力替代“高冷范兒”,以新面貌、新氣象讓逛展融入百姓日常。讓大家為了一座館,而奔赴一座城。
從單向輸出到雙向奔赴 為觀展赴一座城
“博物館熱”成為文化現象,“到博物館去”成為新風尚。為一座館赴一座城,正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旅游選擇。
在世界遺產地河南殷墟,文化體驗項目《再現大邑商》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往。大家仿佛踏入了大邑商土地,化身大邑商的一員,奔赴一場3000年前的盛會。
博物館間也在相互聯動,5月19日,“看·見殷商”展覽將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啟幕。屆時,全國28家文博單位攜338件(套)文物登陸“運河之舟”,邀觀眾跨越3500余年,共赴一場殷商文明探秘之旅。
從有圍墻到無邊界 向外拓展激活文化力
陜西西安的西部機場博物館占地面積6400平方米,基本展陳以機場歷年建設過程中考古挖掘出來的文物為主,讓游客可以在機場與歷史來一場邂逅。
除了城市,鄉村博物館也能向外擴展。在四川成都溫江區和林村,有一座由農房改建而來的鄉村氣象博物館。館內面積不大卻包羅萬象,旁邊就是一片稻田,孩子們在田間地頭就可學習氣象與農業的共生關系。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研究員 孫佳山:隨著我國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我們的博物館事業還將迎來新一波的發展。大型展館完全有理由在新時代推出自己的主題。這樣的話才能夠在當下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這個過程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國際文化交流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