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清晨天氣涼爽,早上6點,沁陽市柏香鎮彰儀村就熱鬧起來,伴隨著石磨聲響,63歲的宋玲將剛剛炒制的麥粒倒進磨盤。看著石磨緩緩轉動,碧玉色的麥條如溪水般流淌而出,她露出了笑容。
“我做碾轉30多年了,碾轉都是現做的,老人小孩都愛吃。”宋玲一邊說著,一邊拿著碾轉給大家品嘗。
不得不說,她家做的碾轉,不僅口感香甜,而且筋道、耐嚼。當記者詢問有什么秘訣時,她娓娓道來:“炒麥粒很關鍵,開始要用大火炒,再轉至小火焙,要不停地翻炒,最多40分鐘,就要出鍋了。”
小小碾轉好吃卻不好做。碾轉要用將熟未熟的小麥經過脫粒、去雜、清洗、炒麥、晾干、去皮、拌油、上石磨等多道工序加工才能制作而成,是一種獨特的鄉間小食。它入口粗糲,清香中帶著微甜,現做現賣,不含任何化學成分、防腐劑和人工色素,是一種地地道道的綠色環保食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這個碾轉非常好吃,每年我都要來這兒買上幾大包,拿回去給親戚朋友吃,讓他們嘗嘗鮮。”市民李佩提著兩大兜碾轉說。
清代李光庭《鄉言解頤》中有相關碾轉的描述:“取其粒之將熟含漿者,微縐,入磨下,條寸許,以肉絲、王瓜、萵苣拌食之,別有風味。”
彰儀村,自古就有做碾轉的傳統。每年的5月中下旬是碾轉銷售的季節,這時的彰儀村處處彌漫著麥草的清香,石磨從早到晚磨不停。作為“稍縱即逝的美食”,碾轉不僅承載著老一輩的童年回憶,也是年輕人嘗鮮的首選。
“最近每天家里都是排隊買碾轉的人,干這半個多月,能掙七八千元。”村民宋玲喜上眉梢。
“我們村一直有制作碾轉的傳統,全村參與制作碾轉的村民有80%,通過這個傳統產業,每年可以為村民增收200多萬元。”柏香鎮彰儀村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據了解,今年5月18日沁陽市柏香鎮將在彰儀村舉辦“第八屆碾轉文化節”。下一步,該鎮還將通過支部引領,圍繞碾轉、藍莓、驢肉、玫瑰等特色產業,打造農產品特色村街,夯實柏香鎮農業強鎮基礎,擦亮鄉村振興新名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