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
金水區
為讓轄區居民了解民法典的基本內容和重要意義,明白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規范和保障作用,鄭州市金水區法學會聯合東風路司法所組織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傳活動。
活動中,青年普法志愿者在轄區內向居民發放宣傳資料、組織咨詢和講座,通過社區微信群、公眾號發布民法典宣傳圖文、短視頻等內容,以生動有趣的形式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知識。志愿者圍繞民法典中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婚姻家庭、財產繼承、合同糾紛、侵權責任等內容展開宣傳,讓群眾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幫助居民掌握與自身權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條款,當遇到婚姻家庭、財產糾紛、人身安全等問題時,能夠運用民法典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高依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此次宣傳,減少了轄區內居民因法律知識匱乏導致的矛盾糾紛,引導居民以合法合理的方式解決爭議,營造和諧、文明的轄區環境,維護轄區的穩定秩序。
新鄉市
紅旗區
5月14日,新鄉市紅旗區法學會聯合區司法局組織青年普法志愿者組成民法典宣講團走進紅旗區第二實驗小學,以“趣味課堂+互動體驗”學法方式,將法律條文轉化為童趣課堂與互動體驗,為全校師生帶來一堂生動的民法典學法體驗課。
授課中,青年普法志愿者從“民法典是什么”“民法典如何保護青少年”以及“生活中的民法典”三個模塊入手,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熱點案例,穿插動畫小視頻解讀民法典中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等高頻問題,讓學生們在輕松氛圍中掌握法律常識。尤其是現場的互動答疑環節把現場氣氛推向高潮,同學們積極踴躍提問發言,圍繞學生日常生活、校園欺凌、網絡安全等熱點問題與主講人展開熱烈討論。志愿者耐心細致地一一作答,現場氣氛熱烈非凡,歡聲笑語與知識的傳遞交織回蕩在校園。
活動中,志愿者向學校贈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100余份,發放宣傳手冊、法治禮品500余份,解答法律咨詢100余人次。此次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們的法治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法治氛圍。下一步,新鄉市紅旗區法學會將持續關注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斷創新法治宣傳形式與內容,組織更多高質量的法治教育進校園活動,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筑牢法治根基。
平原示范區
近期,新鄉市平原示范區橋北鄉基層服務站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民法典宣傳月”活動。
5月12日,在橋北鄉干部會議上,鄉人大主席結合社會熱點真實案例,宣講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防詐騙、勞動合同、婚姻家庭等實用條款,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以案釋法,使鄉機關干部、各村支部書記能夠輕松理解、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實現人人都是“宣傳員”,為切實推動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打好基礎。
會后,橋北鄉基層服務站聯合律師事務所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為主題,深入轄區各行政村,通過懸掛條幅、發放宣傳資料、開展宣講等方式向群眾普及憲法、民法典、法律援助法、反有組織犯罪法等法律法規,為群眾耐心解答有關養老、繼承、婚姻財產、鄰里糾紛等方面法律咨詢,引導群眾牢固樹立法律意識、法治觀念。現場共計發放各類宣傳資料200余份,解答法律咨詢50余人次。
5月13日,組織村居法律顧問來到轄區企業,開展“民法典·企業的法律護航者”普法宣傳活動。活動中,村居法律顧問結合典型案例,講解民法典、安全生產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識,對企業可能遇到的法律風險提出針對性建議。同時,對企業員工提出的法律困惑進行答疑,引導員工正確應對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依法依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在馬井小學,青年普法志愿者結合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向同學們普及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針對校園欺凌,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案釋法,讓同學們了解到校園欺凌不僅會對受害者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傷害,欺凌者也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下一步,橋北鄉基層服務站將聚焦“民法典宣傳月”,持續加大民法典宣傳力度,深入開展多種形式普法宣傳,進一步營造良好法治氛圍,助力法治橋北建設穩步推進。
延津縣
5月12日至13日,延津縣石婆固鎮法律服務站組織青年普法志愿者開展以“法在身邊 ‘典’亮生活”為主題的民法典普法宣傳活動。
活動現場,青年普法志愿者向過往群眾、商販及沿街商鋪發放《民法典應知應會200條》《民法典相伴》《防范電信網絡詐騙10大高發類案》等讀本,重點圍繞民法典中與商戶經營密切相關的合同簽訂、產品質量、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法律知識進行講解。向商戶和消費者普及法律知識,發放民法典宣傳頁,志愿者結合典型案例,詳細解讀了經營者應當注意的法律風險點,并現場解答商戶提出的法律問題。在群眾聚集休息區,青年普法志愿者與群眾積極互動,就民法典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婚姻家庭、農村土地承包、民間借貸、鄰里關系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并就群眾提出的有關務工維權、贍養義務等方面問題現場答疑解惑,真正讓民法典“亮”于市井,貼近生活、更接地氣,收獲了在場群眾一致好評。活動累計發放宣傳材料600余份,有效擴大了宣傳覆蓋面,進一步增強了廣大群眾的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
下一步,延津縣法學會將以“民法典宣傳月”活動為契機,組織轄區法律服務站持續開展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等多元化的普法宣傳活動,全方位營造學習宣傳民法典的濃厚氛圍,真正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走進群眾,貼近群眾,成為群眾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有力武器。
信陽市
光山縣
為增強青少年的法治意識與維權能力,在第五個“民法典宣傳月” 期間,光山縣法學會聯合北向店司法所走進北向店鄉完全小學,開展了一場主題為“送民法典進校園,護航青春助成長” 的法治宣傳活動。
活動中,結合“校園糾紛”“隱私保護”“高空拋物” 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案例,青年普法志愿者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與青少年日常生活和學習息息相關的條款展開講解,引導學生思考 “民事行為能力年齡劃定”“權益受侵如何維權” 等問題。同時,還通過 “見義勇為免責”“自甘風險” 等典型案例,剖析背后的法理知識,將 “紙上的法律” 變為 “現實生活中的法律”,讓同學們深刻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生活中的應用。
“未成年人游戲充值退款”“校園欺凌應如何應對”“父母能否隨意使用孩子的壓歲錢”, 為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度,現場設置了互動環節,同學們積極踴躍地參與問答,就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普法志愿者一一耐心解答,并對同學們的回答給予肯定和鼓勵,現場氣氛熱烈活躍。
此次活動,不僅讓同學們近距離接觸到了法律知識,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法治的種子,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法治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使同學們明白了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未來,光山縣法學會將持續開展多樣化的民法典普法宣傳活動,不斷創新宣傳形式和內容,推動民法典在校園的深度普及,讓更多的青少年在法治的陽光下茁壯成長,為構建和諧平安校園、營造良好的法治社會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鶴壁市
淇縣
5月14日,淇縣法學會聯合縣委政法委組織開展“法安淇縣·德潤朝歌”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通過律師講“典”、文藝演“典”等方式將民法典融入市井煙火,為鄉村振興注入法治活力。
活動中,青年普法志愿者設立法律咨詢臺,針對婚姻家庭、民間借貸、鄰里糾紛等居民關心的法律問題,提供“一對一”專業解答。法學專家聚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重點圍繞“三農”發展、鄉村振興中農村生產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的法律問題,如土地承包、民間借貸、婚姻家庭、老人贍養等熱點問題以案說法,引導群眾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解決問題。縣法學會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42條規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法條,精心編排了小品《要彩禮》,在“潤物細無聲”中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走進群眾的心坎里。
本次活動,縣委宣傳部、團縣委等20余家單位參加,發放《民法典》讀本、小扇子、手提袋、圍裙等法治宣傳品1350余份,讓法治宣傳融入群眾日常生活,進一步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為建設平安淇縣、法治淇縣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洛陽市
汝陽縣
近日,汝陽縣法學會協同縣司法局西泰山景區和城關鎮北街社區開展法治宣傳活動。
活動當日,青年普法志愿者在西泰山景區入口處設立固定法治宣傳點,向過往游客發放“民法典進景區賓館”“民法典進家庭”“民法典進網絡”、法律援助指南等普法宣傳資料和帆布袋、鑰匙扣等普法小禮品,并主動向游客宣傳講解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規和法律援助申請流程等知識,受到游客的一致好評。
在城關鎮北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普法志愿者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與農村生活關系緊密的婚姻家庭、鄰里關系、繼承等內容展開了詳細講解,用生動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法律條文融入日常的生活場景,讓在座的村民聽得津津有味。
未來,汝陽縣將不斷深化法治宣傳教育,持續將法律知識、法律服務送入鄉村,努力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濃厚社會氛圍,培育時代新風。
喜歡本文,請點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