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正在搶抓發展機遇,統籌“強縣活鎮、興村美鄉、立產優業、惠農富民”一體發展,奮力推動農業基礎更加穩固、農村地區更加繁榮、農民生活更加紅火。
在第15個中國旅游日來臨之際,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組織編制的《成都天府鄉村旅游風景廊道規劃建設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重磅發布。在《指引》中,成都明確了未來鄉村旅游發展的“路線圖”與“施工圖”。
成都將統籌市域鄉村地域特征與資源稟賦,通過構建高效、開放、融合的鄉村旅游風景廊道體系,“以路為媒,串珠成鏈”,打造宜居宜游、宜業宜養的新時代“天府鄉村圖景”,踐行成都縣市新城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
大力發展“縣市新城” 探索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
作為全國鄉村旅游創新實踐,《指引》以路網串聯鎮街,促進農文旅融合與生態價值轉化,為鄉村振興提供成都方案。
《指引》將成都天府鄉村旅游風景廊道定義為一條兼具“交通屬性、旅游屬性、產業屬性、文化屬性、空間屬性、生態屬性”的高品質景觀道路。它不僅是一條連接鄉村與城市的道路,更是一條融合自然美景、文化底蘊、產業發展、生態平衡的“六位一體”廊道,是成都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張嶄新名片。
風景廊道,聽上去詩意盎然,但該如何建設、如何串珠成鏈?成都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份《指引》既是一本“說明書”,也是一把“方向盤”。作為成都市首個系統指導風景廊道建設的技術文件,《指引》不僅為各區(市)縣提供了標準化路徑,也為成都探索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樣板參考。簡陽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金堂縣、大邑縣、蒲江縣八縣(市)是成都市大力發展的“縣市新城”,也是鄉村旅游資源和產品較為富集的區域。
《指引》以8個縣市新城為核心,兼顧和串聯周邊區域,通過“縣市新城—主題廊道—毛細血管”多級網絡,實現從點狀生長到網狀聯動的質變。成都天府鄉村旅游風景廊道建設,將在促進縣市新城鄉村全面振興、農文旅融合發展、生態價值轉化、公園城市鄉村表達、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等功能實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六大核心理念 把鄉村打造成人人向往的“詩和遠方”
《指引》提出了道“景”、道“文”、道“業”、道“益”、道“人”、道“道”六大核心理念,給鄉村旅游注入力量,把鄉村打造成人人向往的“詩和遠方”。
道“景”融合理念,讓道路與自然景觀和諧共生,構建“道”與“景”天人合一的良性發展氛圍。
道“文”融合理念,將地域歷史文化與現代旅游相結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型、品牌型鄉村旅游風景廊道。
道“業”融合理念,構建“廊道+”產業體系,推動“廊道+交旅”“廊道+農旅”等產業融合發展。
道“益”融合理念,注重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綜合考量,實現多贏發展。
道“人”融合理念,關注各相關利益者,處理好社會參與者的關系,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道“道”融合理念,注重與各級道路的融合,構建區域鄉村旅游風景廊道網絡體系。
分類分級 因地制宜打造“一廊一景”
成都,各色地貌錯落有致。如何因地制宜打造“一廊一景”?《指引》沒有一刀切,而是提出了成都天府鄉村旅游風景廊道的規劃建設將充分與上位規劃銜接;改造提升為主,新增建設為輔;不破壞既成交通體系;堅持以人為本,做“友好型廊道”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結合成都市鄉村資源特色以及地域分布特征,《指引》將成都天府鄉村旅游風景廊道劃分為3大類型,分別為:山地型、平原型、綜合型進行建設。
根據成都天府鄉村旅游風景廊道的建設指引、管理指引、服務指引、運營指引4大指引要求,結合天府氣質、天府精神、天府內核,以及天府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性,將成都天府鄉村旅游風景廊道劃分為3個等級,由高到低依次為:一級成都天府鄉村旅游風景廊道(3+7條)、二級成都天府鄉村旅游風景廊道(3+5條)和三級成都天府鄉村旅游風景廊道(3+N條)。改變的不只是風景,更是理念。風景廊道不只是“通行之道”,更是“通心之路”。它串聯的是鄉村的自然美景、人文資源和產業場景,讓鄉村發展“形神兼備”。
《指引》的發布,將讓成都鄉村旅游“以廊道為骨架、以文旅為引擎、以融合為路徑”的發展系統化推進。隨著該《指引》的深入實施,一幅生態宜居、產旅融合、城鄉共榮的天府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王嘉 受訪單位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