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錦旗,藏著盲人患者的 “感動瞬間”
“敬老愛老,關心孤老,愛心偉大,功德無量”,一面寫滿真摯謝意的錦旗,靜靜懸掛在奉城醫院心內科辦公室。這面看似樸素的錦旗,承載著盲人患者李先生(化名)一段從忐忑不安到重獲溫暖的就醫故事:
患有高血壓和視力障礙的他,曾因“看不見、走不動、怕迷路”對醫院充滿恐懼。但當他在頭暈發作后鼓起勇氣走進心內科,迎接他的不是冰冷的流程,而是一場貫穿住院全程的“溫暖接力”:從護士輕聲細語的病情詢問,到醫生定制化治療方案;從護工阿姨每日打水喂飯的貼心照護……每個細節都讓他感嘆!
“這里的醫護,比家人還想得周到?!?/p>
全流程守護
住院患者的“醫路陪伴”升級了
李先生的經歷,正是心內科“醫路陪伴”服務從門診延伸至住院部的縮影。針對高齡、殘障等特殊患者,科室構建了“三心服務體系”:
入院時
“導航式”接診,消除就醫盲區
護士站設立“特殊患者接待專員”,主動迎接行動不便或視力障礙患者,一對一引導辦理住院,用清晰易懂的語言講解病房布局(“床頭呼叫鈴在您右手邊,按鈕就能找我們”)。
治療中
“家人式”照護,填滿每個生活縫隙
制定“無障礙護理清單”:協助喂飯時,會清晰說明“現在吃的是雞蛋羹,溫度剛好”;打水時,特意將水杯把手轉向患者習慣的方向;甚至連服藥都會細化到“早飯后三顆白色藥片,溫水送服”。
出院后
“無縫式”銜接,搭建持續關懷橋梁
護士長蘇蘭將自己和門診護士長張華吉的電話寫在愛心卡片上:“下次來看病前打這個電話,我們安排志愿者全程陪您掛號、檢查、取藥”。
建立“特殊患者隨訪群”,定期電話回訪,指導血壓監測、用藥提醒,甚至幫忙聯系社區家庭醫生對接居家護理,讓“出院”不是服務終點,而是健康管理的新起點。
當技術遇上溫度
有“深度”更有“熱度”的心內科
李先生的康復,依托的不僅是暖心服務,更有扎實的醫療技術支撐:作為區域心臟診療標桿,心內科開展冠狀動脈造影、支架植入、射頻消融等三級醫院核心技術,讓奉賢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獲得精準介入治療。但在科主任董照輝看來:“技術是治愈的基石,溫度是康復的良藥?!币恍翱床灰姷呐Α?,構成了患者眼中“看得見的溫暖”。
“雖然看不見,但我知道你們一直在”
出院時,李先生摸索著握住護士長的手:“我看不見你們的樣子,但記得每個人說話的聲音。你們就像我的‘眼睛’,讓我在醫院里走得踏實。”
醫院不僅是
治病的地方
更是讓人感受到
尊重和溫暖的
第二個家
這句樸素的感謝,正是心內科“醫路陪伴”的初心——當醫療技術與人文關懷同頻共振,當“以患者為中心”從口號變為日常,每個走進這里的人都會明白:醫院不僅是治病的地方,更是讓人感受到尊重與溫暖的“第二個家”。
上海市奉賢區奉城醫院
心內科 Cardiology
多年來奉城醫院心內科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不斷開展新技術新項目,讓地區居民在奉城就能享受到上海三級醫院的心臟介入診療項目,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為患者的心臟健康保駕護航!
開展心內科常見病及多發病診療,如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接診疑難急危重癥的救治工作。
開展冠心病介入診療手術:冠狀動脈造影術(CAG)、經皮冠狀動脈內球囊擴張成形術(PTCA)、經皮冠狀動脈內藥物洗脫球囊擴張成形術(DCB)、冠狀動脈內支架術(STENTS)、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IABP)、血管內超聲術(IVUS)、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測量術(FFR)等,精準診斷冠心病,規范選擇藥物球囊或支架術治療,合理規范藥物治療。開展心律失常介入診療手術:腔內電生理檢查、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射頻消融術、房顫射頻消融術、永久性心臟起搏器安置術等。
報送:沈群(區衛生健康委)
編輯:何海丹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