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停火以后,印度干的事兒實在讓人看不懂,國內把敗仗當勝仗慶祝,熱熱鬧鬧搞了10天,還把好多自媒體賬號封了,連說真話的《環球時報》都被他們污蔑傳播假消息。
明擺著打仗沒撈到好處,就想在輿論上找補,偏偏這時候周邊鄰國有了一連串動作,讓印度面臨被包圍的處境。
印度的大國夢
最近這段時間,印度在國際舞臺上又開始“花活”不斷了,剛跟巴基斯坦擦出點火星,國內立馬就炸開了鍋,到處拉橫幅、掛彩旗、敲鑼打鼓,一副“贏了世界大戰”的派頭。
新聞里、社交媒體上全是一種自豪感爆棚的氣氛,好像整個國家集體過節似的,可真要說這回打出了什么硬核成果,其實并沒有那么風光。
就拿7號那場所謂的“外科手術式打擊”來說,印度是出動了不少架次的戰機,陣勢也搞得挺大,但結果是啥?
不僅目標有沒有摧毀清楚,自己反倒掉了幾架飛機,被動變成了“賠了夫人又折兵”,光聽著名字威風,背后的代價可不小。
最離譜的是,有些退役印度將領還跑出來上節目講風涼話,說什么:“要是真打仗,他們更愿意選中國當對手,因為中國的武器沒經過實戰。”
這聽著像調侃,實際上更像是一種下意識的“自我安慰”,一邊想用這話堵巴基斯坦的嘴,另一邊也給自己找臺階下,畢竟現實里的“軍事碰瓷”效果并不理想。
其實這一切都不是偶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印度骨子里的“戰略焦慮”,從建國以來,印度就把自己定位成“南亞老大”,總覺得這片地盤上的國家都得聽它號令,說白了就是“老子說了算”的心理。
但現實卻一直打臉——巴鐵不聽它的,孟加拉有想法,尼泊爾也敢頂嘴,現在連斯里蘭卡、馬爾代夫都不再唯命是從了。
更讓它坐立不安的,是中國這邊發展的太快了,不光經濟上一路狂奔,在國際影響力和科技軍力方面也是突飛猛進。
特別是中國和巴基斯坦越走越近,兩國的“鐵桿兄弟”關系讓印度始終有種“被夾擊”的壓迫感,表面上它不說,但行動上處處提防,骨子里那種“不安感”越來越明顯。
它不是真的不想發展,而是怕參與了之后,自己的“主導權”地位被邊緣化,怕鄰居們都去跟中國搞合作,自己成了“被冷落”的那一個。
印度被鄰居們悄悄“邊緣化”了
印度一直覺得自己是南亞的 “帶頭大哥”,跟周邊國家打交道時,說話的口氣特別沖,做事的派頭也特別大,好像整個南亞地區都得聽它指揮,別的國家都得順著它的意思來。
可現實情況是,周圍這些鄰國早就不想陪它玩了,一個個都開始悄悄“抽身”,不再愿意當“聽話的小弟”。
先講講尼泊爾,這國家位置太特別了,正好夾在中國和印度阿三兩大國中間,早些年尼泊爾啥都得靠阿三,吃的糧食、日常用品,甚至對外運輸的通道,都得從南邊的阿三走。
但這種日子過久了,誰都會有壓力,再加上印度經常拿“封鎖”當手段,一不合心意就卡油卡米的,尼泊爾人早就憋著氣了。
就在 5 月份,中國重要代表團到訪尼泊爾,見面會上,尼泊爾總理奧利當場表明立場,絕對不允許任何國家利用尼泊爾搞針對中國的小動作,一點商量余地都沒有。
這句話不是隨口一說,而是釋放了非常明確的信號——我們要有自己的立場,不再任你印度指東指西,為什么奧利敢這么說?
因為中國這次帶著項目來的,不光談合作,還計劃幫尼泊爾修鐵路,從西藏那邊直接修進加德滿都,到時候尼泊爾就能連上中國大市場,不再只有一條“印度通道”可選。
再看孟加拉國,說起來它跟印度關系也算“老鄰居”了,但這“鄰居感情”真不鐵,最近印巴剛打完架,印度國內還沒喘口氣呢,孟加拉這邊就直接去中國買武器了。
十三號孟加拉的將軍一到中國的軍火展會現場,當場就決定買下我們國家的紅旗 - 9BE 防空系統,這紅旗 - 9BE 可不簡單,是高端的防空裝備,在之前的印巴沖突里表現得特別厲害。
挑這個時候去買這個裝備,明眼人一看就懂,孟加拉是故意選的時機,順帶還給印度點了個“眼色”。
緬甸這個過去跟印度算關系不錯的國家,最近也不吃這一套了,五月份印度有個議員不知腦子里哪根弦斷了,突然跑去對緬甸的領土問題指指點點,還拿“地圖政治”來挑事。
緬甸軍方當即就發聲明反擊,態度非常強硬,幾乎是直接懟了回去,這個反應也說明緬甸就算再怎么內亂,也不愿在關鍵利益上被印度牽著鼻子走。
這么一看就清楚了,周邊國家里只有不丹還和印度關系緊密,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還有老對頭巴基斯坦,再算上發展勢頭迅猛的中國都在規劃自己的發展方向,不再依賴印度,各忙各的了。
印度嘴上不說,心里肯定急,但問題是光靠喊“我是老大”是沒用的,人家更看重的是誰能帶來真發展、真合作、真好處。
過去印度想的是拉個朋友圈,說一聲大家就得點頭,可現在時代變了,鄰國們越來越務實,都想著自己怎么走得穩、走得遠。
而印度還停留在“誰聽我話誰就是好兄弟”的老套路里,結果只能眼睜睜看著“朋友圈”越來越松散,自己越來越邊緣。
心態擺不正,路只會越走越窄
現在印度跟鄰居們處得這么別扭,問題其實就出在一個“心態”上,太想當老大,卻不愿意真心合作,它總覺得自己是南亞的核心,誰都該聽它的,可現實是,鄰居們也想發展,也要尊嚴,早就不吃那一套了。
在經濟上,印度雖然是幾個小國的出口大戶,可非關稅壁壘卻一堆,搞得人家想掙錢還得看它臉色,心里當然不樂意。
戰略上它不愿看到任何國家跟中國走近,總覺得那是背叛,就連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明明能帶來基建和經濟發展,印度也寧愿拒絕,就是怕“讓對手得利”。
再說印巴水資源的問題,印度河對巴基斯坦來說可是命根子,結果印度一氣之下還真想搞“斷水”操作,這已經不只是政策博弈的問題,而是直接傷害對方人民的生存權,這種做法哪里像個有責任心的大國?
真正的大國不是靠“嚇唬”鄰居來體現影響力,也不是靠制造緊張來刷存在感,而是要懂得:合作比對抗重要,尊重比掌控更長久。
如果印度能放下“南亞老大”的執念,以開放平等的心態跟鄰居打交道,說不定還能在區域內真正贏得信任與支持。
現在的印度正站在一個分叉口上:是繼續高冷下去,最后變成“圈子里沒人理”的孤家寡人,還是放下架子,和鄰居們一塊搞發展、一起分蛋糕,答案其實挺明白的:遠親不如近鄰,只有合作才有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