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談的順利,蒙古國等來了收“過路費”的機會?普京下達指示,西伯利亞2號項目加快推進。
俄羅斯總統普京
隨著中俄展開新一輪互動,此前一度陷入停滯的“西伯利亞2號”項目,也迎來了新的轉機。
說起這個項目,最初被提出來乃至投入設計,算起來可以追溯到2020年,然后,一設計就設計了5年。
延宕如此之久,必然是有原因的。總結來說,就是這幾年國際局勢變化太快了,擺在談判桌上的籌碼一直都在增增減減,談判的立場和條件自然也就隨之不斷變化。
比如,根據外媒爆料,去年中俄重啟“西伯利亞2號”的時候,中方提出了用接近于俄羅斯國內補貼價的價格,來購買天然氣。
算下來,俄羅斯肯定是不會虧的,但賺頭也有限,這就讓俄方十分“肉疼”,遲遲拿不定主意。
中俄能源合作
當然,俄羅斯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中方一直主張西伯利亞2號應該就修建在中俄兩國境內,不經過第三方,但是俄羅斯一直堅持要讓這條管線途徑蒙古。
這種堅持,跟俄羅斯堅持要在大國與大國之間設置“緩沖區”的戰略文化高度相關,但是中方可能要為此多掏數十億的“過路費”,自然就覺得不劃算。
而且,更進一步來說,過去幾年,中俄之間對于要不要現在就修這條天然氣管線,心中也都有點打鼓。
在中方看來,如果這條管線真的修成了并且投入運營,那么將會有大量俄羅斯廉價天然氣流入中國市場。
到時候,估計中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都會來自俄羅斯。這種消費結構,和多年來我們推動能源結構多元化的目標,無疑是存在“錯位”的。但管道就擺在那里,便宜天然氣也擺在那里,合理利用,也有利于填補我們的內部需求。
液化天然氣運輸船
而在俄羅斯看來,自己的天然氣出口高度依賴中國,從國家安全的考量上,肯定也不夠“盡善盡美”。
兩國之間雖然高度戰略互信,但有句俗話說得好,親兄弟也得明算賬。天然氣管線這種規模的基礎設施,一旦投入正式建設,必定是運營時間以數十年計的長期項目,所以前期談判必然要慎之又慎。一來二去,時間就拖久了。
不過,就在近日,該項目又傳來了新的進展。俄副總理諾瓦克表示,中俄已經圍繞西伯利亞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進行了討論,目前已經完成了一些前期工作,包括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諾瓦克還透露,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中方已經下達指示,要求加快推進該項目。
俄副總理諾瓦克
只要中俄按下加速鍵,項目落地指日可待。一方面,經過特朗普上臺之后這幾個月和歐洲的拉扯,俄羅斯現在應該也徹底看清了,北溪2號恢復無望。
就算恢復,也肯定會被美國捏在手里。相比于繼續跟歐洲牽扯不清,擁抱東方無疑是更穩妥的選擇。
另一方面,盡管中美會談取得了共識,但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全球安全局勢日益復雜,中方也確實更需要一個能夠“兜底”的穩定的能源供應方,來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驚濤駭浪”。
中俄關系
既然雙方都有需求,那么接下來想要推進合作,自然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蒙古這次,說不定距離收取中俄“過路費”還真的不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