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脫離大疆,卓馭走得并不順利。
從2021年上海車展亮相,到2025年再度回歸上海車展,從大疆車載更名到卓馭,無人機行業獨角獸的大疆旗下的汽車項目走得看似順風順水。
打著低成本享受高階智駕的卓馭,順利打進了比亞迪、上汽、大眾、奇瑞等9家車企的供應鏈中,獲得超過20款車型的定點,也量產了不少車型。
乘著“智駕”的浪潮,大疆車載順利地開辟了第二經營線,從無人機的小市場打入到汽車產業的大市場。
特別是在2025年,各大車企開始紛紛推出“智駕”車型,將智能輔助駕駛的入門車型價格打入到10萬元以內,這背后就需要上游供應鏈對成本的再度壓縮。
這對于卓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機會,低成本的優勢相對其他友商來得更容易些。
智駕平替
2024年,大疆車載負責人沈劭劼在電動汽車出行百人會上,講到7000元就能實現智能輔助駕駛上車,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特別是在當時搭載這一功能的車型動輒都要20-30萬元。
低價的背后,是卓馭采用了一套與主流完全不同的硬件,在行業主流都在推英偉達的Orin芯片,以大算力來實現城市領航,卓馭卻表示,僅需要32 TOPS的算力就可以實現高快領航,100TOPS算力就能實現城市領航功能。
這種打法,對智駕行業來說似乎是一場降維打擊,當然也將車企的智能輔助駕駛研發團隊的現實打破了,在車企花費者數億元,進行著研發,更需要數萬元的成本才能實現上車的方案,被一家初創企業用幾千元實現。
然而,在2025年之前,實際接入卓馭方案的車型卻少之又少,除了和五菱寶駿在低價位產品上合作之外,就只有和大眾合作的車型落地。
期中在寶駿上搭載的方案是最為基礎的7V+32 TOPS的配置,僅能實現在高快路上的使用,特別是對于當時頭部企業都已經全面進入城區領航來說,實際的差距來得太大。
而和大眾的合作,更像是一場馬拉松長跑,2019年開啟合作,2024年第一款量產車型上市,前后近5年的研發時間,對于這個18月就能量產一款新車的時代來說,有些太過緩慢。
同時,與大眾的合作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這款號稱最智能的燃油車,并沒能拯救大眾在中國不斷下滑的銷量,也沒能拯救燃油車市場的萎縮。
與此同時,智能輔助駕駛在技術方面更迎來了新的動向,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車企轉向端到端的大模型方案,以一套新的技術方案替代掉之前的技術路線,實現了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
整個2024年下半年,智能輔助駕駛進入到了快速奔跑的狀態,新勢力車企的智能輔助駕駛團隊都快速跟進,功能和體驗上都進入到一個新的層次上。
而卓馭所提供的智能輔助駕駛方案,還停留在高速巡航和城區記憶領航,這對于消費者所理解的“科技平權”相差較大,當頭部方案已經可以做到從車位到車位的使用體驗時,卓馭還在原地踏步。
在進入2025年后,主流車企紛紛加入到新一輪內卷之中,而最先開卷的就是智能輔助駕駛,長安汽車、比亞迪、奇瑞等大廠紛紛開始宣布要“智駕平權”,將智能輔助駕駛功能直接下放到入門車型。
對于卓馭來說,機會終于到來,在比亞迪在天神之眼C的供應商中出現了卓馭,結合去年12月9日卓馭的工商信息變更,比亞迪旗下深圳比亞迪創芯材料有限公司出資300萬元入股深圳市卓馭科技有限公司,占股3.95%。
比亞迪并沒有將整套方案交給卓馭,而是選擇了多供應商+自研的路線,卓馭僅提供三目立體視覺算法。至于雙方最深度的合作還是大疆的主業消費級無人機,比亞迪部分車型提供選裝卓馭的車載無人機系統。
平價時代
在智能輔助駕駛成為平權的技術之后,車企在價格戰上的內卷進入了新的高度,而首先被打下來的就是搭載激光雷達的方案,在市場上除了特斯拉堅持用純視覺方案外,其余的高階輔助駕駛方案都采用的是多感知融合,也就是搭載激光雷達的方案。
在多年的行業宣傳下,甚至形成了高階輔助駕駛系統一定是標配激光雷達的消費認知,這個曾經成本數萬元的零件雖然已經淪為白菜價,但依然成為高階輔助駕駛的代表。
在車企的不斷內卷之下,搭配激光雷達版本的車型價格也在不斷下探,15萬元成為了新的行業分水嶺,在這個價位就可以買到一輛帶有激光雷達并且支持高階輔助駕駛功能的新能源汽車。
這對于卓馭來是,并不是好消息,另一方面,摩爾效應也依然在發揮著作用,隨著英偉達Thor的量產臨近,上一代芯片Orin的價格也在不斷下探,帶來算力的廉價化,通過比亞迪在天神之眼C的方案上采用地平線J6M和英偉達Orin N混用的方案,就能看出價格的不斷下探。
卓馭走的低算力路線幾乎被堵死,32 TOPS的芯片方案一夜過時,雖然卓馭預留了改裝到100TOPS算力的方案,但是這就需要面臨更多是成本的競爭。
與此同時,友商的發展都進入了快車道,華為、地平線和Momenta三家企業都打開了新的市場。
華為在鴻蒙生態的支持下,成為了國內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代表,ADS系統在問界等高端車型上實現了絕對的統治力。另一方面,華為還推出ADS SE方案來向20萬元以內的車型下放。
地平線憑借著硬件的優勢,可以實現軟硬件一體化的解決方案,而且靠著征程芯片打開的市場,更是進行了多維度的發展,不止提供芯片,更提供配套的解決方案,在成本控制上優勢明顯。
Momenta更是今年車企供應商中的明星企業,在與豐田達成合作后,Momenta在主機廠的存在感不斷增強,特別是包含激光雷達多感知融合的方案更是搭載到不少車型上,幫助車企在新一輪價格戰中殺出重圍。
當高階輔助駕駛的成本不斷下探后,入門級的輔助駕駛功能逐漸變得雞肋,在低價位車型上體驗感不夠,更多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在高階輔助駕駛方案上,卓馭也有激光雷達方案,采用的三目與激光雷達融合的方案,體積上對比其他方案有不小的優勢,目前只有在上海車展展示的一款試驗車型,還沒有量產車型。
或許是由于這套方案太過激進,將本應被拿出展示的激光雷達隱藏到了前檔玻璃中,反倒讓車企產生了顧慮,無法直接體現激光雷達的存在感,就無法體現高階輔助駕駛的存在一樣。
就和智駕方案一樣,目前卓馭提供的方案都是以工程師為導向的,追求極致的壓榨性能和體積,在研發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于營銷來說,卻不一定是最優解。
某款號稱“小而美”的社交軟件至今因占用巨大而備受詬病,但卻依然是社交軟件的第一。
市場有時需求的不一定是最極致的方案,而是一個適合市場的,滿足各方需求的方案。
卓馭也意識到自己在營銷方面存在不足,所以請來了高人助陣,原博世中國區智能駕控部銷售總監、總裁商務助理張建兵在2024年加入卓馭,并擔任銷售負責人。
當下,在智能輔助駕駛的監管進入收緊狀態下,對于卓馭來說或許是最后的機會,在工信部的指導下,各種“智駕”名稱都回歸到輔助駕駛的圈子中,所有的參賽者被拉回同一起跑線上。
同時,也可以看到,在寶駿和大眾之后,不少車企都和卓馭合作的車型都開始量產上市,奇瑞iCAR、哈弗梟龍(參數丨圖片) Max、東風納米06等車型都是雙方的首次合作,也是傳統車企的試水。
卓馭如果能夠抓住這一機遇,展示出其在輔助駕駛系統上的獨特優勢,或許能夠擠進頭部智駕方案供應商的陣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