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一些地方,有“半紅半白的喪事”的說法。按照常理來說,喜事就是喜事,白事就是白事,兩者之間并不相干,為什么還有半紅半白的說法呢?這又是什么樣的風俗呢?
半紅半白的喪事,不同的地方,因風俗人的不同,有不同的說法,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一、喜喪
這些地方習俗,半紅半白的喪事,指年紀達到一定年齡,子孫滿堂,且壽終正寢的老人,稱之為喜喪。
所謂達到一定年齡,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標準,有的地方按照“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標準,年齡滿了七十歲后,符合喜喪的其他標準,就可稱之為“喜喪”。
比如,湖南、湖北西部的一些農村(并非全部),就是這個標準,當地流傳一句俗語說:“七十歸天順頭路,白事當著白事辦”。
年齡上了七十歲稱喜喪,是各地認定為“喜喪”中,最低的年齡標準,這應該與舊時當地人均壽命較短,能上七十歲的老人很稀少有關。
另外,舊時,這些地方進入老年,比其他地方要提前十年,也就是五十歲就算進入老年了。比如,五歲可以稱“壽”,可以做壽,兒女可以給他們做壽材,逢制壽被、壽服。
有的地方老人的年齡要上八十歲,符合喜喪的其他條件,才能稱為“喜喪”。按照這條標準認定為喜喪的地方,是最普遍的。還有的地方要上九十或上一百歲,才稱為喜喪,按照這種標準的地方,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
還有部分地區沒有喜喪一說,認為喪事就是喪事,不存在“喜喪”。
這就應了大家熟悉的一句老話:“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
從字面上來說,“喜喪”兩個字就能說明問題,此名稱中,一半是喜,也就是紅,一半是喪,也就是白,但歸根結底還是喪事,因此,人們把這種喪事稱為“半紅半白的喪事”。
在一些家村地區,“半紅半白的喪事”還體現在孝服或孝布上,兒女輩,包括侄子侄女的孝服或孝布為白色,而孫子輩的孝服或孝布為紅色,也有孫子輩孝服或孝布為白色,但要綴紅色布條。
當然,也有一些地方,去世老人上了九十歲或一百歲后,所有的人都穿戴紅孝服或孝布。
還有一些地方,達到了喜喪的標準,老人出殯時可以游村或游街,也就是老人的靈欞,可以繞著村內的主要道路或街道,慢慢地走一遍,每到一家門口,都有人在門前燃香燒紙送行。
除了以上這些習俗,“喜喪”與正常白事相比,在操辦的時候有差異外,各地還有各地獨特的習俗,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二、靈前婚禮
所謂靈前婚禮,就是家里老人去世后,在沒有出殯前,在靈前舉辦婚禮,過去農村的婚禮叫“拜堂”。
在靈前舉辦婚禮,通常來說與當地的一種習俗有關,也就是說,這種地方習俗的在存,是舉辦靈前婚禮的前提條件。
這種習俗就是“喪家三年不沾紅”。如果家里有老人去世,比如爺爺奶奶、父母去世,三年內家里不能辦紅喜事,通常指在男方家里舉行婚禮。
在農村,按照傳統婚俗,男子結婚是要貼紅對聯的,這是不允許的,春節也不能貼紅對聯,結婚也不能貼紅對聯。在過去農村,結婚不貼紅對聯是大忌。那時的農村,只有二婚、半路夫妻結婚,家里才不貼對聯。
如果家里有老人去世,三年內嫁女是可以的,過去農村嫁女是不用貼紅對聯的,其中的原因是,嫁女是家里出去了人口,是減人口,也就沒有貼對聯的必要。現在有的人家嫁女開始貼紅對聯,那是另外一回事。
在農村,有的人家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本來孫子或兒子已經選好結婚的吉日,可是舉行婚禮前的一段時間,家里的老人突然去世了,按照傳統習俗,結婚的日子要推遲到三年以后。
過去農村,沒有舉辦婚禮,女子就還沒有到男方家里來。因為這突然的變故,得等待漫長的三年。三年時間,事情的變數很大。再說,過去農地兄弟較多,有的地方的習俗,一個家庭一年不能有兩個人興行婚禮,如此,下面的弟弟結婚至少要等四年。
過去農村,不管是爺爺奶奶、父母,還是年輕人,最怕的就是婚姻的中途變化,實際上,現的人們在結婚前,也怕這種變化。只有舉辦了婚禮,兩人在一起,家里人才能夠心安。實際上,女方家庭也同樣有這種擔心。
再說,過去農村普遍講究孝道,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結婚養育后代,被認為是對爺爺奶奶、父母最大的孝道。
于是,從古代開始,人們就開始變通,產生了靈前舉辦婚禮的習俗。
靈前舉辦婚禮,不同地方有不同做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一種需要遮掩。老人去后,把老人的遺體遮掩起來,暫不發喪,立即著手舉辦婚禮,按正常的婚禮程序辦理,貼紅對聯、接親、喜宴等一樣不少。婚禮結束后,接著發喪,揭下紅對聯,換上白對聯,舉辦喪事。
有人說,這種做法才是真正的“半紅半白的喪事”,前半舉辦紅事,后半舉辦喪事,而死者為大,落著點還是稱之為喪事。
另一種不需要遮掩。靈堂按辦喪事正常擺放,婚禮就在靈堂內舉行。這種婚禮的禮儀比較簡單,只是在舉行婚禮時換上婚禮服,儀式完成后,馬上換上孝服,繼續辦理喪事。
當然,這種習俗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存在,有一些地方雖然也類似的習俗,但時間沒有這么長,有的過了百日后,就可以了,有的過了半年或者一年后就可以了,也就沒有必要在靈前舉辦婚禮。
總而言之,半紅半白的喪事,因各地習俗不同,說法不一樣。喜喪,也是哀事,畢竟是親人去世,無非是“福壽兼備”可喜。而靈前婚禮,是一種特殊情況下的婚禮,一種因傳統習俗衍生出來的無奈之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