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網(記者 李慧穎)5月19日報道 在“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與成都博物館聯合開展了一場生動的歷史課——“行走的時光·國際博物館日”綜合實踐系列活動。學生全程參與策展的《行走的時光》特展“出圈”成為當日焦點,吸引超3000人次參觀。
此次活動中,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學生策展團隊將80余幅手繪作品,按“古蜀密碼”“秦漢氣象”“唐宋風華”三大主題布展,讓文物與學生創作并置,每一幅作品都體現著學科交融。他們還開發了一系列文創產品,如說唱俑明信片、育才二十四節氣帆布袋等,將學校文化與文博IP結合,讓博物館文化和學校文化更貼近大眾生活。
在活動中,成都博物館金牌講解員帶領學生們穿越展廳,串聯起成都4500年文明史;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歷史老師謝政以《陶俑中的成都呼吸》為主題,在文物展區開展深度互動歷史課,引導學生觀察文物細節、關聯文獻史料,通過小組合作還原古代成都的市井風貌;成都市七中育才教育集團黨委專職副書記葉德元專題講座《白蛇傳說——從成都博物館看川劇白蛇傳》,以館藏宋代“水漫金山”石刻、清代戲服等文物為線索,剖析川劇與歷史物證的交織脈絡。
此外,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老師李萍還分享了館校聯動的育人路徑,錦江區教研員歐陽菊點贊道:“從資源整合到課程落地,這套校本化方案為館校合作提供了可復制的‘育才樣本’。”
當天,學生藝術社團還在成都博物館舉辦“錦城絲管·音樂成都”主題音樂會,通過民樂演奏、舞蹈、合唱等形式,讓古老文物與新時代產生共鳴。
此次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站在文明中央,成為歷史講述者、文化再造者和未來書寫者,也為館校合作育人提供了創新范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