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學科帶頭人鄒小兵在活動現場
暨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蘇炳添在活動現場
南都訊 記者魏凱 在第35個全國助殘日(5月18日)到來之際,國內首個關注孤獨癥群體的生生公益慈善信托在廣州圖書館正式發布。該項目將通過醫療援助、教育捐贈、科研創新、公眾倡導等系統性措施,為孤獨癥群體融入社會打造更為友好的環境。
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指導,愛德基金會、廣東省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廣東省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聯合主辦。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學科帶頭人鄒小兵、暨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蘇炳添、廣東省殘聯副主席雷建威也先后在活動上發言,寄語生生公益慈善信托未來在幫助孤獨癥群體融入社會發揮更多的力量。
活動當天,多場關于孤獨癥及神經多樣性的科普活動在廣州圖書館同步開展,包括公益講座、神經多元生命故事工作坊及廣州融合倡導公益項目展。
公益講座上,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學科帶頭人、著名發育行為兒科學專家鄒小兵教授講解了孤獨癥兒童的父母和治療師可以如何幫助恢復社交能力,現場500個座位的報告廳座無虛席,線上直播更是吸引了數萬人的觀看。
他提出,孤獨癥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和尊重。面對孤獨癥孩子就診時的“奇怪”舉動,醫生應站在患兒和家屬的角度,細致觀察和記錄患兒的言行,走進其內心世界,在接納的基礎上展開診療。對于家長的焦慮,醫生可以通過列舉有杰出貢獻的孤獨癥人士實例等方式,指導家長發現和培養孩子的特殊愛好,并將其轉化為優勢能力,鼓勵家長對孩子的未來充滿希望。
由于部分人群對孤獨癥的認識不足,孤獨癥孩子在邁向校園和社會時難免面臨誤解,鄒小兵也號召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讓孤獨癥孩子和家庭感受到更多理解與尊重,獲得更多溫暖和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