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群體離“從家門到艙門”無障礙平等出行的愿景更進一步。南都記者從東航方面獲悉,東航正在細化面向孤獨癥群體的服務方案,計劃以“星翼護航行動”改善孤獨癥群體航空出行的體驗,并增進民航從業者、公眾與孤獨癥群體的了解。
東航工作人員展示為孤獨癥乘客定制的“星翼護航”證件。南都記者 趙唯佳攝
孤獨癥又稱孤獨癥,全稱“孤獨癥譜系障礙”,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存在語言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隘、行為重復刻板等特點。因為孤獨癥多出現于兒童早期,所以孤獨癥群體又有“星星的孩子”“星寶”的昵稱。
據中國殘聯2023年發布的中國殘疾人普查報告數據顯示,中國現有殘疾人總數為8500萬余人,其中,孤獨癥患者已超1300萬人,且以每年近20萬人的速度增長,發病率成為精神類殘疾的首位。
上海市閔行區孤獨癥志愿者協會副會長陳煒告訴南都記者,孤獨癥群體在乘坐飛機時可能會因為環境變化、噪音刺激等因素而產生焦慮、不安等情緒。由于現行法規未明確界定“危害航空安全行為”的具體標準,部分航空從業者將孤獨癥群體的刻板行為,如重復動作、情緒波動,等同于潛在風險,這種認知偏差導致服務流程異化為排斥機制,使得無障礙通行無法真正落地。
陳煒認為,要加快《特殊需求旅客航空運輸服務管理規定》立法速度,從簡單貼標簽過渡為科學評估體系,引入專業醫療評估與行為分級制度,建立“能力評估-分級響應-應急培訓”全鏈條機制,切實保障孤獨癥群體無障礙平等出行的基本權利。
但在原則上,“星寶”群體的無障礙平等出行權受到法律保護。根據《殘疾人航空運輸管理辦法》第七條,承運人不得因殘障人士的非自愿性舉止可能引發其他旅客不適而拒載。《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也明確禁止基于殘障的歧視性拒載。
南都記者從東航方面了解到,待“星翼護航行動”正式推出,“星寶”可以在值機柜臺領取并佩戴“星翼護航”的掛牌,后續的安檢、登機、抵達等服務會更貼心、更便捷。
對航司針對孤獨癥群體的服務方案,有精神科的臨床醫生呼吁,要活用“精準醫療”的思路,不能泛化對孤獨癥群體的應對方案,對輕、中、重的病情有所區分,對不同年齡段的“星寶”也要有側重地制定服務方案。該醫生建議,“星寶”出行應有可信賴的親友陪同。
陳煒也坦言,只有有當制度保障、行業規范、家庭準備形成合力時,才能真正實現“從家門到艙門”的無障礙平等出行。
采寫:南都記者 趙唯佳 發自上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