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消停兩天,美國再次出手,又盯上了華為。中國針對特朗普政府弱點,有力反制!
5月13日,美國商務部發布指導意見,又一次使用其所謂長臂管轄,稱“在地球上任何地方”使用華為技術人工智能芯片,都違反其規定的出口管制措施。
同時,美國工業與安全局也配合,聲稱警惕“允許美國人工智能芯片用于中國人工智能模型訓練的后果”,這個說法意圖明顯,意在限制美國芯片用于中國人工智能發展。
此前,美國方面針對華為領軍的中國芯片產業,已經連續使出各種措施遏制,這一次,也不過是特朗普政府在其關稅戰失利以后,企圖舊事重提,為自己找補面子的行為。
針對這一措施,中方展開了有力反制。
14日,中方外交部發言人在回答記者問時表示,中國在關稅戰中,第一時間采取的關稅和非關稅措施依然有效。
這個回答在美方對華為出手的第二天給出,意圖明顯,正是針對美國措施的反制,中方的反制包括兩個部分,首先是關稅部分。
在之前的日內瓦關稅談判中,美方將關稅降至百分之三十,中方降至百分之十。
美方的百分之三十關稅包括了以芬太尼為由增加的百分之二十關稅。
對此,國際輿論中,有評論認為這個結果是“中國吃了虧”,其實,這個結果看似不公平,卻內藏玄機。
根據談判協議,中方降低的關稅不包括4月2日之前的部分,也就是說,不包括在2月4日以及3月4日出臺的針對性關稅措施。
這一部分的針對性關稅措施主要集中在原油,機械,以及農副產品,尤其是最后一項,可謂抓住了特朗普政府的軟肋。
眾所周知,特朗普之所以能贏得大選,主要依靠“紅脖子”群體的支持,這群從事工農業等基礎產業的“老白男”,一向視全球化如仇讎,他們自認為是被全球化甩下來的一批人,故此,選上了自己的“救世主”,同樣仇恨全球化的特朗普。
但同時,這群人還要依靠全球化市場出口自己的農副產品賺錢,就上演了一幕左右互搏的鬧劇。
中方針對這群人的產品出臺特定關稅措施,就是在挖特朗普政府的墻角。
這個措施一推出,在“紅脖子”群體看來,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戰,就是背叛了他們的利益。
特朗普政府和中國的關稅戰打了幾個月,雙方殺招頻出之后,又歸于平靜,將此前加征的關稅重新降低。
這樣一來,在“紅脖子”群體看來,對于全球化科技企業以及依靠中國產品的零售業來說,是有驚無險,但對我們農副產品的關稅卻沒有回歸原點,那么你特朗普總統究竟是全球化企業的利益代言人,還是我們“紅脖子”群體的利益代言人?
另一方面,5月14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也就開展加強戰略礦產出口全鏈條管制回答記者問時表示,中國商務部要開展加強戰略礦產出口全鏈條管控工作,強調要有效嚴防戰略礦產非法外流,管控需從源頭入手。
這就是中方外交部發言人所說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加強戰略礦產出口管制,最重要的就是加強稀土出口的管控,嚴控稀土非法外流。
過去,美國一邊不擇手段地打壓中國高科技產業,另一邊卻又極度依賴中國稀土,這種自相矛盾的行徑必然無法持續。
稀土作為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中國對美國實施稀土管制,直接擊中美國要害,美國針對華為芯片,中國就釜底抽薪,在原材料方面限制美國芯片產業的產能。
現今,美國雖有一定稀土提煉生產能力,但與中國相比,不但儲量差距巨大,許多重要元素的提煉技術也不如中國成熟,中國加大稀土管制力度,就是打蛇打七寸,專門針對美國弱點的另一重反制。
一貫以來,美國從未放棄對于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打壓,因此,中美之間的這場科技博弈,仍未結束,雙方的下一回合較量,應該還在醞釀之中。
在中美雙方的交鋒中,美國一向利用制裁來維護自身霸權地位,美國政府自以為強勢,手上一把牌,無所畏懼,卻忽視了自己也有軟肋抓在中國手中。
如果美國政府繼續這種一味進攻,忽視防守的辦法,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恐怕依然會遭到來自中國的反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