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納卡沖突后,無人機在軍隊中的地位和在實戰中發揮的作用陡然提升了一個量級。在俄烏之戰中,無人機在戰場上更進一步被廣泛使用,成為軍隊無可替代的新質力量。
世界各軍事大國緊跟時代腳步,推陳出新,研發制造了各式新款無人機。與此同時,搭載無人機蜂群的平臺也在時代的浪潮下應運而生,諸如土耳其制造的世界首艘無人機母艦“阿納多盧”號。除了海軍平臺外,搭載無人機的空中平臺也要來了。近日,據國內官媒報道,中國首款“蜂群目艦”即將首飛。
報道稱,該無人機目艦為“九天”,誕生于西安,其翼展達25米,最大起飛重量16噸,最大載重6噸。動力系統采用渦扇發動機,最大飛行高度可達1.5萬米,最大飛行速度可達700千米/小時。其續航能力驚人,最大航程7000公里,航時大于12小時。
目前,“九天”無人機04架機已完成機體結構裝配,正在進行系統安裝與測試等工作,預計今年6月底完成無人機首飛任務。
“九天”無人機采用開放式架構,可通過換裝不同的模塊化任務載荷,根據戰場態勢執行相應不同的軍事任務。在執行遠程精確打擊任務時,其翼下可掛載1000公斤級的制導炸彈,也可以掛載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反艦導彈等。在執行電子戰壓制任務時,可掛載電子戰吊艙,壓制對方的雷達、干擾對方的雷達。
其機腹內安裝有“異構蜂巢任務艙”,可攜帶百枚巡飛彈或小型無人機,能夠快速部署于敵方雷達覆蓋區域并形成海量殺傷效果。除此之外,“九天”也可作為一個通信中繼平臺使用,控制無人機蜂群執行攻擊和偵察任務。
相比于傳統武器,無人機蜂群具備兩大無可匹敵的優勢,首先是效費比高,單架無人機的研發和制造費用遠低于有人機或者其他制式武器的研發及人員培養費用。中國本身是制造業強國,擁有完善且強大的工業體系,可制造出大量廉價且性能先進的無人機,確保可持續作戰能力的發揮。
另外,對于空中大量“低慢小”目標,世界各軍事大國尚未有可解決全部隱患的應對之策。在這種情況下,蜂群無人機在空中釋放后,可大范圍打擊敵目標,帶來巨大的戰術突破,這也讓“九天”成為具備顛覆性意義的新型戰術裝備。
未來“九天”無人機目艦首飛后,不僅意味著中國無人機再次走在世界前列,也代表中國軍工勇于創新,不再是摸著石頭過河,而是成為軍事科技創新的引領者。
與中國不對付的那些鬼魅魍魎,在不斷加劇的危機感中,不僅要想方設法追趕,還得重新考慮自身的防御策略。在新一輪軍事技術革命浪潮中,一些軍事大國為此付出的巨額成本,可能會使得其捉襟見肘的財政雪上加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