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傳承優良家風,共筑家國情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家庭教育主題活動在位于新都區的天府家風館舉行。
恰逢國際家庭日,作為“郵票里的家與國”家風主題展的系列子活動,成都市新都區、重慶市九龍坡區結對學校的家庭在書信展覽、節目表演、傳統藝術體驗活動中相互交流,在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新架一座家國同心、共學共融的文化之橋。
雙城互動 千封家信尺素傳情
如何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由虛轉實,讓個體感受城市發展?開幕式上,“一紙書信承家風,兩地同心傳文明”的書信展,“一封家書”雙城表演,以及“藝脈傳家”家風主題藝術節展區立體呈現,串聯起歷史與當下,讓個人情感、家庭溫暖與家國情懷緊緊相連。
家信書寫活動得到兩個城市家庭的歡迎
數百封由新都區與九龍坡區學子寫就的家信被遴選、裝裱出來,家族故事、家訓由來、親子對話,還有幾代同堂的家族照片布滿了書信區。有同學粘貼上郵票,對比一段發給家人的微信,家信瞬間盛滿了厚重,仿佛能看見學子寫信時被喚醒激活的代際情感。
新都區學子表演話劇《見字如晤 致家國》
表演活動區,新都區學子通過話劇演繹香城楊升庵精神,扮演黃繼光等烈士朗讀書信等形式,向遠道而來的朋友展示新都地域文化;九龍坡區各家庭則用朗誦《一封家書》、共畫《麥田上的風》情景劇等各類表演訴說現代親子情感——共同將親與子、家與國、時與空濃縮于此場雙城交流。
體驗區則設置了篆刻、剪紙、版畫等“打卡點”,絡繹不絕的學子停留體驗,感悟各項非遺絕活中的家風表達。
守正創新 家風故事“新式表達”
“我們進行了很多次過往未曾達到的深度交流。”重慶學生劉詩奕的媽媽說,寫家信、做排練,一到新都就見到了結對家庭,非常感謝重慶市九龍坡區教育委員會與新都區教育局為家長與孩子溝通、跨城市交友提供的機會。
新都區的教師與家長也在系列活動中感受到家風浸潤學習后的“孩子之變”。北星小學張主任說:“全國最大的家風館選址新都,就成為我們的教育陣地,飾演革命先烈的孩子多次到家風館尋找素材,在提煉表演的過程中已然將家國情懷內化于心。”
學子們體驗“家風主題”剪紙
從各體驗展區可見,家風主題已被巧妙地嫁接到各所學校的“一校一品”建設。北星小學每年會用類似綜藝節目《少年說》的形式舉行10歲成長禮,請家長讀信給孩子,孩子喊話父母說心聲;新都區西街小學用畫像磚、蜀龍學校用篆刻體現忠厚傳家;在泰興小學校的展區,老師張久煒向來訪者介紹,過去社團用剪紙呈現王銘章將軍等家國套系,近期師生又一起研磨“哪吒與母親”的主題日系列,讓家風、愛國與生命都能與時俱進。
泰興小學向飛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創作“哪吒”系列主題剪紙作品
如此可見,各學校將校園特色與時代熱點結合,將課程與活動作為載體,由學生主體為傳統家風注入了時代活力,展現出家風傳承守正創新的蓬勃生機。
家風為橋 文化育人協力營城
一名學子在現場投遞家信
“如何讓精神文明發展跟上城市經濟發展?新都選擇用‘家風引領市風’,打破了過往家長學校只有教育管的先例。”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理事、教育專家紀大海評價,由中共成都市新都區委宣傳部牽頭,該區8個部門能聯合制定方案各司其職,系統建設由虛轉實,最終打造出鮮明的城市品格,是可復制、可推廣的城市建設成果。
九龍坡區也在此次交流中看見,新都區區域紀檢系統用家風文化呼吁建設清廉香城;教育系統健全家長學校組織架構,常態化開展家庭教育輔導授課;公安力量則有“天翠護苗”工作室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提供支撐;醫療系統用未成年人心理疏導中心拓寬心理咨詢渠道;還有家風建設幫幫團,幫助家庭寫家風家訓,區域確立到2027年,實現“尋找10個新都歷史文化名人家風家訓、創作100個家風文學文藝作品、培育孵化1000個百姓家規”的目標,協同建強“立家規、傳家風、守家訓”特色品牌。
新都區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劉恩恩在活動中表示,家風作為社會風氣的關鍵構成,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根基,厚植兩地學生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情懷,幫助學子領悟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密不可分,是舉辦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川渝共飲一江之水,此次兩區學校與家庭相互結對只是交流的開始,未來還將在家風營城、文化互動中繼續落實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