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半導體行業的兩位資深工程師聊了一下,非常驚嘆。
對于中美博弈來說,現在最主要的戰爭之一,就是芯片。
2018年,中國被美國封鎖芯片后,陷入困局,而后開始全國備戰,戰略性發展芯片技術。
2024年,我國半導體已經在中低端領域,實現全面的彎道超車,全球市場份額達到全球的三分之一。
按照中國規模化工業能力來說,未來中低端芯片有壟斷全球市場的趨勢。
那么問題來了,高端芯片呢?
我們拿國內芯片龍頭華為來講,和美國的英偉達對比,差距其實還是很大的,補上差距還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但就在前幾天,美國商務部發布了重磅文件:
宣布采取三項額外政策,以加強對全球AI芯片的出口管制,其中就包括認定,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華為昇騰芯片”均違反美國的出口管制規定。
啥意思呢?
就是不讓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使用華為昇騰芯片……甚至不讓中國人用……
當初我還納悶,不賣給中國芯片也就算了,為啥還要對中國的芯片進行禁止,美國自己禁止也就算了,為啥還要求全球所有國家,一起聯合禁止……如此跳腳,說明美國急了,但我那時候沒找到根據。
直到跟這兩位朋友聊天,才得到了一個非常離譜的真相:
在AI算力訓練層面,目前華為的技術已經超越了英偉達……
我一開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問清楚怎么回事,才豁然開朗。我簡單講一下。
英偉達芯片全球第一,這沒問題,但事實上,僅限于單卡能力強。
但AI時代,要求的是“群卡能力”,也就是一群卡堆在一起的超級算力,以此來給AI大模型,提供龐大的訓練資源。
而在群卡層面,英偉達一直用的是GB200 NVL72,也就是把72張連在一起的超節點。
而華為則研發出了CloudMatrix 384,也就是把384張卡連在一起,以達到跟英偉達一樣的處理水平。
問題來了,這不就是堆卡戰術嗎?我們用堆更多的卡,才能跟英偉達較量,是不是成本很高,也沒啥技術含量?
答案并不是。
最早人類研究出最前沿的群卡鏈接技術,就是PCIe,俗稱“芯片公路”,但在2018年,美國制裁中國,就把華為踢出了會員群。
英偉達自己又研發出了NVLink技術,搭配PCIe,實現了最強的傳輸效率,但這個技術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芯片不能連接太多,距離也有限制,所以英偉達最多只能連接72個,而且只能把這些芯片放在一個柜子里。。。
如果想要連接更多,就只能用“銅纜”,但這種方法對信息的損耗較大,又會降低運算效率。
那么這么看,華為幾乎是沒有機會了……單卡能力比英偉達差,而群卡連接的路,也被掐斷了。
然而這就是中國人的厲害之處,每當遇到困境,就會煥發出澎湃的驅動力,向上攻堅。原子彈是如此,航空母艦是如此,戰斗機也是如此。
而現在又來到了芯片身上。
在數個日夜,上萬工程師的努力下,華為還真找到了一條路,那就是“光通信”。
光通信,有多厲害?
一方面,損耗幾乎可以忽略不叫,傳輸效率極快,另一方面可以脫離距離的限制,和連接數量的限制。
理論上可以高質量堆積幾百甚至上千張卡,為目前所有的大模型實現澎湃算力。
更有趣的來了,AI大模型,一般都由幾百個專家小模型組成,如果用英偉達的技術,那就只能擠在72個房間里,很擁擠,一旦出現故障,訓練就會停止,損耗很大。
而用華為的光通信聚群技術,則可以讓每一個專家模型,單獨使用一個房間,如果一個房間出現故障,就可以用其他的房間做補充,實現不間斷的模型訓練。
像我國的DeepSeek,就非常適合用華為的光通信技術訓練。
當然這套技術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比較耗電,然而恰恰又是中國的優勢,中國無論是火力發電,還是水、風、光等廉潔能源發電,都處于世界第一的位置。而特高壓傳電技術,能將西部沙漠的電直通長三角。
那么問題又來了,英偉達為啥不用光通信技術呢?
事實上,在2022年的時候,英偉達就提出想用光通信技術,然而這技術,就如一頭野牛,雖然力氣大,但橫沖亂撞,需要很強的駕馭力。
英偉達自己沒這方面的技術,而從外面采購技術,那就必須跟中國強關聯。
沒錯,在光通信技術上,中國穩坐全球第一。而華為又是光通信的龍頭,對這項技術手拿把掐,甚至可以實現毫秒級的動態響應,實時預測監測故障的發生。
所以正是“光通信”技術的延伸,讓華為找到了第二條登上珠穆朗瑪峰的道路。
未來英偉達想發展光通信,非常難,因為這需要規模化產業能力,需要成千上萬的企業共同協作,更需要強大的基建能力和電力儲備。
這意味著,我們的群卡技術,已經能跟英偉達打的有來有回,未來只要提升單卡能力,那在高端芯片市場,AI大模型算力市場,中國就有了廣闊的想象力。
所以,美國很著急,要封殺,嚴格封殺,拼命封殺,甚至不惜一切,威脅盟友國,不準用中國芯片,否則就會懲罰。
事實上,2018年的封鎖,就帶來了中國芯片產業的崛起,2025年再次封鎖,只會讓中國的芯片能力,繼續上升一個臺階。
在3月22日的采訪中,英偉達CEO黃仁勛強調,美國主導限制中國科技巨頭的努力“搞得很糟糕”,他們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影響力逐年增長,我們無法忽視其存在。
而就在前幾天,美國有一個記者采訪黃仁勛,問了一個問題,中國Ai技術很落后,美國領先多少年?
黃仁勛沉默了幾秒,“別這么說,中國人很聰明,現在全球一半的AI研究人員都是中國人”。
此言一出,美國記者臉都黑了。
美國人就是這么自信,從來不調研市場,考察市場,別說中國AI的頂尖人才,就連美國硅谷,AI公司的一半高層都是中國人,這事兒問馬斯克就行了。
其實黃仁勛,已經意識到了危機感,前段時間還跑到北京表態,其實他想把芯片賣給中國企業,這樣中國企業就不會生產芯片了,可以一直買他的。
但如果,一直限制中國芯片購買,那中國一旦生產出更強大的芯片,實現批量化成產,把價格打下來,那么生產成本較高的英偉達,市值便會遭遇暴跌,護城河被徹底打崩。
年初DeepSeek問世后,英偉達股價就崩了很久。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小米也宣布,5月22日開發布會。
這個發布會,最勁爆的不是SUV汽車,而是小米自主研發設計的3nm制程手機芯片玄戒O1。
隨后央視新聞也轉發了此報道,稱這是中國內地3nm芯片設計的一次突破,緊追國際先進水平。小米將成為繼蘋果、高通、聯發科后,全球第四家發布自主研發設計3nm制程手機處理器芯片的企業。
按照雷軍做事的邏輯,這不是空穴來風,而且小米已經造芯11年了,這是十年成果的表達,如果到時候,多方機構評測技術成真,美國又該如何應對。
朋友說,中國三年內,便可開啟真正的芯片大航海時代。而今年一定是重大轉折年。
不得不說,無論是軍工,還是AI、機器人,生物醫療、芯片等等,2025年,屬于中國的科技成果太多了,仿佛回到了唐宋盛世的科技文明覺醒,太多的驚喜接踵而至,接下來每一天,都值得期待。
本文完,如果喜歡,請點擊在看。關于投資分享、實操思路、人生感悟和一線資訊,都會放在星球,有需要的讀者,可掃描文末二維碼加入后閱讀。歡迎跟9600多投資愛好者共同成長,日富一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