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家梁 見習記者 胡特旗 通訊員 周璐
“糾纏了五年的疙瘩,沒想到半天就解開了!”前不久,貴州省黔西市重新鎮兩戶村民因耕地邊界問題爭執多年,矛盾愈演愈烈。該鎮綜治中心聯合派出所、司法所、村“兩委”和法律顧問,通過現場調解、重新丈量土地,最終讓兩家人握手言和。
這一場景,正是畢節市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創新基層治理模式的縮影。近年來,畢節市以綜治中心與公安基礎管控中心(以下簡稱“雙中心”)深度融合為抓手,通過陣地升級、數據賦能、法治引領,將矛盾化解在田埂上、風險防控在屏幕前、平安守護在家門口,為西部欠發達地區探索出一條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徑。
陣地升級:從“單打獨斗”到“聚指成拳”
走進黔西市綜治中心,群眾接待大廳、矛盾糾紛調解、法律服務、心理咨詢、視頻調度、分析研判、綜合指揮等功能室一應俱全。8家單位、2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常設常駐”“輪流入駐”“臨時入駐”“按需入駐”方式入駐綜治中心辦公。
“過去群眾辦事要跑好幾個部門,現在‘進一扇門’就能解決。”黔西市綜治中心工作人員說,重新鎮綜治中心通過聯動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成功化解持續多年的耕地邊界問題,得益于各鄉(鎮、街道)按照“一窗三區”(綜合接待窗口、調解區、辦公區、服務區)要求,積極推進鄉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確保群眾反映矛盾糾紛有“去處”。
這是畢節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通過下發工作提示,現場督促、視頻調度、電話抽查等方式,推動縣鄉兩級綜治中心不斷提升規范化建設水平。”畢節市綜治中心負責人說,“依托現有資源,通過強化組織保障、明確職能定位、整合資源力量、明確重點任務、建立制度機制等方式,推動‘雙中心’深度融合,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范化水平。”
全市9個縣級綜治中心已基本完成規范化建設,各縣級綜治中心線下常駐部門從3至12家不等,除常駐部門外,其他部門主要通過省綜治和網格化信息平臺線上入駐;280個鄉級綜治中心已基本完成“一窗三區”陣地規范化建設。
納雍縣綜治中心有群眾接待、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法律服務、勞動仲裁、心理咨詢等8大功能區,并構建“縣級綜治中心—鄉(鎮、街道)分中心—村(社區)”三級聯動體系,真正實現讓群眾只跑一地、只進一門。
截至目前,市、縣兩級“雙中心”共排查發現各類矛盾糾紛54798條,辦結52093條,辦結率95.08%。
數據賦能:從“人海戰術”到“智慧治理”
硬件升級是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筋骨”,數據服務則是激活治理效能的“血脈”。
2024年以來,畢節深化融合運用省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平臺以及公安平臺優勢,打通數據壁壘,暢通雙向數據流轉和信息互聯互通,發揮科技和數據在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等方面的支撐作用,保障全市綜治基礎數據、業務數據實時共享交換,各級各部門綜治業務縱向辦理、橫向流轉、跨地域協同。
“我們以數據匯聚和集中研判為抓手,強化部門聯動,及時預警提示,動態跟進化解,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畢節市綜治中心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我市已統籌市衛健、民政、司法、人社、住建、教育等6個單位人員進駐“雙中心”辦公,實現專班化、實體化運行。
七星關區綜治中心接入省網格化信息平臺等平臺系統,打造以綜治中心為樞紐、網格化服務管理為底座、信息化為支撐的服務管理體系,助推全區各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體化運行。
金沙縣綜治中心充分整合資源,強化與縣基礎管控中心銜接聯動,由基礎管控中心整合公安機關及民政、衛健、教科等職能部門數據資源,為提高該縣綜治中心風險預警能力和水平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畢節市綜治中心積極推進“貴州省綜治和網格化信息平臺”和“貴政通APP”的推廣應用,通過平臺抽查、視頻抽查、電話訪問等方式,督促各縣(自治縣、市、區)應用網格化信息平臺,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協助開展社會治安風險防控。全市已開通平臺賬號近2.9萬個。統籌調度全市各級綜治中心、村(社區)、網格等,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常態化開展各類矛盾糾紛排查。
“從前需要三五天才能獲得的信息,現在只需3分鐘。”畢節市綜治中心工作人員說,現在許多一線矛盾糾紛調解員都有相同的感受,過去調解靠磨破嘴皮,現在有了“大數據”賦能,調解變得更輕松、更高效。
立體防控:從“被動應對”到“主動治理”
陣地打造,讓矛盾糾紛調解各部門實現從單打獨斗到聚指成拳的轉變,而工作機制的創新,則為風險防控織就了一張立體化的“防護網”。
——大方縣以鄉(鎮、街道)機構改革為契機,聚焦“陣地更強、機制更全、信息更準”三大重點,推動縣鄉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提檔升級,引進“首席法律專家工作室”和“李林工作室”入駐綜治中心;
——織金縣每日全鏈條對全縣警情、訪情、網情、民情“四類情況”和社會面穩定、社會治安、重大矛盾糾紛調處“三個狀況”進行全量收集,不斷提高重大風險預測、預警、預防和應對處置的能力;
——威寧自治縣綜治中心成立14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委員會,以及“律師調解工作室”,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組織化解;
——百里杜鵑管理區綜治中心積極探索推行“1+1+1”解紛工作法,通過“建好一張網絡、完善一套機制、用好一個平臺”,將糾紛防范、發現與處置做在前端,有效預防矛盾激化;
近年來,畢節市督促指導公安機關做到動態布警、精準防控、全域覆蓋,確保社會面巡防“無盲區、無縫隙、無空白”;強化對轄區內重點人員、重點物品、重點部位的管控,督促責任部門嚴格落實“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等相關措施,提升社會面立體防控質效。
強化對人身安全保護令工作的統籌調度,督促各縣(自治縣、市、區)在矛盾糾紛排查、調解、跟蹤回訪全過程以及在公安接處警、法院立案審查、民政辦理離婚登記、婦聯接到相關舉報等工作中開展,對人身安全保護令進行宣傳,協助受到暴力威脅的當事人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有效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社會治理沒有終點,唯有不斷創新。“站在新起點,畢節正以‘雙中心’深度融合為引擎,推動社會治理向更高水平邁進。我們將持續以法治化、智能化、共治化為方向,讓平安建設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為西部地區社會治理現代化書寫‘畢節答卷’”。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周仁同志說。
如今,行走在畢節的城鄉社區,平安標語隨處可見,網格員穿梭于街頭巷尾,數據平臺無聲守護萬家安寧。從“矛盾上交”到“就地化解”,從“傳統管理”到“智慧治理”,畢節正以創新之筆,書寫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讓平安與和諧成為這座城市最溫暖的底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