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魏劉濤
為傳播河南公安正能量,展示好形象,河南公安開展“豫警好榜樣”學習宣傳活動。他們中,有的扎根社區解民憂,有的直面險境護平安,有的創新治理促發展......榜樣匯聚,星火成炬,照亮每一寸土地。看,誰是你心中的豫警好榜樣?我們一起聆聽他們的故事......
張鋆,男,漢族,1984年2月,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現任清豐縣馬莊橋鎮副鎮長、派出所所長。2016年4月擔任馬莊橋派出所所長至今,張鋆先后帶領馬莊橋派出所成功創建全省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全國第三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全省“執法示范單位”、全省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張鋆個人被榮記“個人二等功”。
立足“主防”創新“一室支撐四所兩隊”警務新模式
馬莊橋鎮位于清豐縣西南方向,流動人口多且復雜、交叉作案現象普遍、矛盾糾紛多且不易化解,治安形勢較為復雜,為派出所基層基礎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題。為確保此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張鋆創新探索出“一室支撐四所兩隊”警務運行模式,即在保持各所機構、編制、職數不變的基礎上,與相鄰3個派出所實行區域融合聯勤。在馬莊橋派出所設綜合指揮室,共同成立案件辦理隊和社區警務隊。通過綜合指揮室的統一調度指揮,實現了警情的快速有效處置,改變了原有的警力不足問題,充分發揮了四所警力的融合作用及相鄰派出所的協作機制,更好地實現了社區警務隊和案件辦理隊的職責銜接,真正形成防范打擊合力。2025年以來,四所刑事案件發案數為2起,同比下降78%。
張鋆始終緊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案件,堅持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為第一要務,帶領民警成功破獲于某被詐騙案件,并將被騙錢款36萬余元全部追回。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于某,行駛兩千多公里,趕到馬莊橋派出所,將一面錦旗送到張鋆手中,以對幫助其追回被騙的36萬余元表示感謝。
為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張鋆始終堅持“防范為先”的工作理念,明確“打擊不如防范,多破案不如少發案”的工作思路,依據轄區發案規律、治安特點,研發推出“警情地圖”,按照轄區警情、矛盾糾紛、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從低到高依次分為藍、黃、橙、紅四色等級,進行分類管理標注,便于民輔警根據等級程度具體開展工作,精準布警巡防,轄區發案率較去年同期下降88%。
以人為本 打造“1+1+N”調解新模式
2024年7月,轄區群眾王某杰報警,經了解,因王某杰種植的核桃樹和苦楝樹距離鄰居王某利種植的莊稼僅有1米左右,所以王某利認為王某杰種植的樹木影響到了自己的莊稼,雙方常年因此事發生矛盾。在依法辦理案件的過程中,張鋆考慮到雙方為同村同生產隊居民,若因此事一方被處理,那雙方的矛盾只會越來越深,不利于矛盾的有效處理和化解。為此,張鋆先后組織民警、駐所律師、專職調解員對雙方進行多次現場調解,最終,經過長達一個多月的糾紛終于成功化解,有效避免了鄰里矛盾的激化和升級。今年以來,該所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數為97條,較去年同期40條,上升143%,無一民轉刑、刑轉命案事件的發生。
地處城鄉接合部的馬莊橋鎮,一直以來存在矛盾糾紛種類繁多、復雜尖銳、不易化解的現狀,張鋆堅持從矛盾糾紛類型本身和調解隊伍、調解人員入手,根據轄區矛盾糾紛特點,創新探索出“1+1+N”調解方式,即“社區民警+調解隊伍+專長調解員”,分類建立調解團隊和專長調解員信息庫,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按照“下去一把抓、回來再分家”的要求,利用“社區民警+輔警+警務助理+5支義警隊伍”社區警務團隊,多渠道收集各類矛盾糾紛,做到早預警、全干預,將不穩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做到就早、就小、實質化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