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年來,淮南市鳳臺縣積極構建“黨建領治、多元共治、精細善治”基層治理體系,通過組織建在網格、服務沉到村社、協商融入日常的治理模式,推動基層治理從“單兵作戰”向“協同善治”轉變。
構建“微機制”體系,激活基層治理動能。該縣建立“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村組鄰’三長+黨員”的縱向治理架構,將全縣劃分為512個治理網格,打造“15分鐘生活圈”。聘任快遞小哥、外賣員擔任社區“流動治理觀察員”,依托黨群暖心驛站建立流動黨員服務站,實現治理觸角全延伸。出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五項工程”實施方案》,推行單位聯社區、支部聯網格、黨員聯居民聯點結對共建模式,推動50家縣直單位、“兩新”組織與村(社區)簽訂共建協議,結成幫扶對子,提高結對共建質效。以“三聯兩評”為抓手,將基層治理納入機關企事業單位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和在職黨員評先評優,進一步完善正向激勵機制。開展“最美三長”“優秀黨員”評選工作。2024年縣鄉兩級累計表彰“三長”350余人,評選出優秀黨員328名,將112名黨員納入村級后備力量。
打造“微平臺”矩陣,提升精準服務能力。該縣依托1個縣級黨群服務中心、16個鎮級綜合服務平臺、252個村(社區)黨群服務站等陣地,打造“15分鐘服務圈”。2024年以來,在居民小區建設37個“紅色驛站”、52處“鄉村議事點”。依托“e治理”平臺,按照“多格合一、一格多用”原則,以住宅小區、連隊為基本單元,整合優化網格劃分,持續完善信息收集、問題發現、任務分辦、協同處置、結果反饋全流程線上閉環處理機制,確保網格高效運行。開展治理骨干培育計劃,利用3年時間,分級培育十名村(社)頭雁、百名社工骨干、千名共治力量,培育持證社會工作者121人。深入實施“皖美紅色物業”,推動23家物業企業黨組織全覆蓋,打造“物業+養老”“物業+驛站”“物業+托幼”等特色服務載體。
深化“微協商”實踐,完善多元共治體系。該縣探索“有事好商議、大家一起議、六項步驟議、搭建平臺議、培樹品牌議”等議事協商事項,形成黨建引領、多方協同、群眾參與的議事協商格局。2024年通過議事協商機制,協商解決停車位改造、土地糾紛、垃圾分類等“關鍵小事”880余件。完善矛盾糾紛“排查—預警—調解—回訪”全周期管理,培育“和事佬”“法律明白人”等調解隊伍,實現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0%以上。堅持賦權、下沉、增效,完善“綜合執法+專業執法+聯合執法”基層執法體系,推動公安、城管、市監等部門執法力量下沉。實施黨建引領“吹哨”模式,定期組織執法人員開展走訪巡查和法律政策宣傳,把風險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形成多元共治格局。(高磊磊 常開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