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因為不是真正的伙伴而被逐出勇者隊伍,流落到邊境展開慢活人生》(簡稱“慢生活”)里的“跟不上團隊節奏”,到《瞬間治療卻被視為無用而被流放的天才治療師》里的“輔助無用論”。
日漫“退隊流”套路早已走向廁紙文學巔峰。作品名越來越長的同時,主角被踢出的理由也越來越離譜:太弱?功能性?太不合群?真可謂是邏輯崩壞,槽點拉滿。
但當“退隊流”不再只是番劇設定,而是活生生發生在現實中,我們才意識到:原來真的有看不清誰才是團隊大爹,把團隊把靈魂人物剔除隊伍的事兒。
比如某站最近各大平臺熱議的百萬粉絲「特廚隋卞」事件。
瘋狂壓榨,逼迫團隊核心人物出走
「特廚隋卞」的主廚,是五星級酒店行政總廚、國宴大師鄭秀生的親傳弟子——隋坡。
他刀工講究江南流派的“細膩溫潤”,視頻內容常以“解構料理”方式科普美食知識,比如脆皮大腸的炸制臨界溫度,獅子頭的肥瘦比例搭配,專業卻不高冷,極具親和力。
再加上高水準的視頻剪輯與內容編排,這個賬號迅速在全網積累起超400萬粉絲。
但從2024年12月起,這個賬號突然陷入漫長停更。直到今年5月1日,隋坡在各大平臺上線新賬號「特廚隋坡」,短短幾天熱度、粉絲迅速反超老號。
老東家坐不住了,5月16日晚連發多條視頻,指責隋坡“違反競業協議”,曬出所謂“告知書”并且打假「特廚隋卞」是所謂的包裝“”。
隨著“解約協議”隨著熱度的上升,讓這個賬號的更多細節被披露。
隋坡“退隊”的原因至少有兩個字:壓榨。
其一,高強度內容壓制——團隊曾要求每月交付30條視頻;其二,利潤剝削嚴重——一條幾萬元的商單,最后分到隋坡頭上只有500元。
十多個所謂的i人團隊,卻依靠兩個人,撐起一個全平臺400萬粉絲的號——這不是輕小說設定,是現實里的“特廚隋卞”。
原賬號“特廚隋卞”鏡頭背后,“小李”幾乎包攬了文字、分鏡、腳本、剪輯、配樂乃至探店開車等所有非出鏡工作。一個做飯、一個做內容,兩個普通人合力把賬號打造成了“淮揚派短視頻代表”。
“特廚隋坡”的粉絲數量能夠快速暴漲,本身就證明了真正讓觀眾買單的,從來不是賬號殼子,而是那個做飯的人、說話的人、傳遞情緒和味道的人。
一人掌廚,一人寫文案剪片,兩人風雨無阻探店,靠真材實料做出一個現象級賬號。然而卻有人看不清賬號能火的根本原因,仍然自以為是的認可是MCN的幫助。
“賬號能火是公司投入了大量資金宣發和包裝,和你本人關系不大”, 聽起來是不是特別眼熟?對,這不就是現實版的“退隊流”開局嗎?
“退隊流”的本質:主角主義的反噬
日漫中“退隊流”的起源可追溯到萬代南宮夢的JRPG游戲情熱傳說,因日本作者不滿本該是女主的艾莉夏在劇情中期脫離隊伍,并且后續無法召回,而創作了“慢生活”這部作品。
“退隊流”本質上團隊中的核心,主角因各種原因在不被團隊重視,從而或被動或主動離開隊伍,然后原隊伍發現不能沒了主角,凸顯主角重要性的打臉爽文。
從“慢生活”開始的各類“退隊流”輕小說,它逐漸內化成一種敘事公式:開局被退隊——主角發光發熱——原隊伍開始失敗被打臉——原隊伍全員后悔。
它的爽點不在“離開”,而在于主角一旦不再被壓制,就能發光發熱,而“留下的人”反而被現實反噬。那一刻,觀眾獲得了某種強烈的心理補償。復仇,爽!
可在現實中,這種補償并不是幻想,而是規則暴露出的裂縫——在內容行業,掌握話語權的往往不是創作者本身。
你可以是拍攝、剪輯、出鏡全能的靈魂人物,但只要你不掌控公司,就永遠只是“執行者”。品牌歸平臺,數據歸團隊,你的臉可以被換掉,你的賬號可以被“包裝成誰都能頂替的IP”。
可觀眾是傻子嗎?他們喜歡的,從來不是平臺,不是殼子,而是那個人的魅力、風格、情緒連接感。所以當那個靈魂人物離開,另起爐灶,觀眾也毫不猶豫地跟上了。
這時候的“退隊”,反而成了自我證明。
而原團隊則開始翻車、失聲、苦苦蹭熱度。最諷刺的地方在這兒——你不承認我是主角,但觀眾已經用腳投票了。
結語:主角,永遠不是團隊說了算
「特廚隋卞」“退隊”看似是劇情狗血,其實是現實在寫新規則、是人氣綁定IP,還是人格綁定觀眾?這是平臺時代的叛逃者宣言。
在這個講求“品牌協作”“團隊至上”的時代,某些團隊依舊忽視了一個最本質的事實:真正打動觀眾的,不是統一的模板,而是那個無法被復制的個體氣質。
你可以套殼子,可以換人,但你換不來觀眾的共情。
所以別再說“番劇太夸張”了,現實比番更狗血,也更燃。而我們喜歡“退隊流”,也許只是因為我們太懂那種“被小看”的滋味了。
但也因為如此,每一個現實版的“退隊主角打臉歸來”,才那么讓人熱血沸騰。
你以為你能取代我?
對不起——觀眾喜歡的,從來就是我這個人,不是你這個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