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爺,這是為您準備的‘暖心福袋’,最近氣溫變化無常,要多注意身體呀!”“王大娘,給您送點米面油,這段時間身體挺好吧……”連日來,青山區青山路街道各社區的網格員們化身一個個“暖心信使”,帶著一份份愛心禮包和暖心福袋敲開了千家萬戶的門,讓居民感受到“家門口”的暖心服務。
北新社區建立群眾建議清單。王琦玥攝
今年,青山路街道在延續社區常態化入戶走訪的基礎上,啟動“‘青’系萬家·走訪季”行動,依托“社區——網格——微網格(單元長、樓棟長)”基層治理體系,察民情、訪民意、匯民智、優服務、解難題,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編織群眾幸福網。目前,已累計覆蓋轄區居民2.9余萬戶,開展慰問及問需活動57場,慰問人數563人次,解決問題訴求221件,開展安全生產排查758家,用精細化服務為基層治理寫下生動注腳。
“黃色是殘疾人,紅色是空巢獨居老人,橙色也要重點關注……”在全覆蓋入戶走訪工作中,街道通過建立“七色戶卡”居民管理模式,將空巢、獨居老人,高齡、特困、常住人員等12類群體精準“上色”,形成“一戶一卡、一色一策”的精準服務臺賬。
自一社區入戶走訪慰問高齡獨居老人。王琦玥攝
依托微網格員、樓棟長、單元長“人熟、地熟”的優勢,實現居民信息“一本通”,并著重對轄區居民家庭情況、殘疾人情況、高齡老人情況、就業困難人員情況以及轄區企業商戶情況等進行深入摸排,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精準實現轄區居民大起底、特殊人群優服務。
都蘭社區開展居民問需活動。王琦玥攝
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需要“入微處”見真章。“電動車充電樁不夠,車棚內廢舊車輛清理不及時”“小區里養犬行為不文明”“單元門人為損壞,需要安裝監控……”青山路街道以網格、小區、社區為單位,多維度問需傾聽民聲,工作人員對居民提出的建議一一進行記錄。從社區樓宇到街頭巷尾,從柴米油鹽到社區發展,一扇扇敲開的門,一條條記錄的需求,凝聚成基層治理的“指南針”。
目前,街道通過“線下活動+線上問卷”雙軌并行的機制,開展創意意見征集趴、奶茶議事會、鄰里圓桌派·心聲匯、供需對對碰等各類問需活動25次,收集社區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養老服務、文體活動、就業創業等各類居民建議463條。
走訪不是終點,解憂才是關鍵。街道堅持將“問題清單”轉化為“行動清單”,通過“網格吹哨——部門聯動——協商共治”機制精準破題。將在問需探意過程中收集到的建議分類梳理、逐項攻堅,依托聯席會、推進會等平臺,推動居民、社區、部門三方共議共決。
既有“急難愁盼”的快速響應,也有“長效難題”的系統破局,針對一機鴛鴦樓小區“筒子樓”結構老舊、樓道照明缺失、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青五社區直面維修基金短缺的現實困境,組織居民代表深入討論“照明維護責任”“線路老化整改”等焦點議題,通過協商議事凝聚共識,明確將樓道亮化工程納入2025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并逐步推進“照明死角增燈”“線路系統升級”等改造計劃,以“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托起居民“家門口的安全感”。
“‘青’系萬家·走訪季”是青山路街道深化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邁出“大腳板”,走進“千萬家”,通過網格化走訪、精準化服務、常態化解難,將治理觸角延伸到群眾身邊。在敲門入戶中傾聽民聲,在協商共議中破解難題,以“小網格”托起“大民生”,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實干織就幸福,讓“情系萬家”的初心在基層治理中綻放光彩。(楊培霞)
來源:包頭市青山區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